21 Dec 2011

酒與記憶

有人說不開心時喝點酒,可以使人忘記不開心的,又可以讓人帶點醉意,繼而好好入睡。猜我曾幾何時,亦有過這樣的想法,但行不通。

以前,不開心時喝點酒,反更清醒,想忘記的卻忘不了,記憶的影片只在腦海裡不斷播放著;沒想過會醉,卻又在不知不覺間醉倒了,睡著了,天昏地暗得不知自己睡了多少個小時,醉倒了那刻的記不起,醒來倒明白自己一心想忘記的,總是忘記不了。

那邊廂,要繼續我的酒事業,不得不找方法去記下所有虛無的味覺感受,又要強記一大堆的資料,每天如是,每月如是,每年如是。最後,我發現,忘不了的都記得,不能忘的都要記得,到底記憶是怎麼一回事,我怎樣做才能忘記我想忘記的,卻又可以記著我想記得的?

久而久之,我開始找方法去達到這目的,一年兩年三年,倒是找到了點端倪。就這樣,早前我任教的院校職員問我能否提供新的課程,我立即回應說:「葡萄酒記憶學」。

雖然未必所有人都認同我的方法,但至少那能讓我成功走在今天的路上,致使我記得我想記得的,亦讓我忘記我想忘記的。期待開課,跟學生分享點滴。

按此參閱課程資料。

4 Dec 2011

波爾多之旅@2011[總結篇]

太多的想寫,太多的要寫,太多的,不知怎麼寫。最後,我發現,能夠寫的或許是一篇關於這回旅程的總結。

***
年前,跟某學生好友談了一回兒,他跟我說波爾多就像是愛酒之人的朝聖之地,是人生在世之時,必要到過的一個地方。今天,他的話言猶在耳,然而,我不認為那是朝聖之地,因為這個地方沒有給我感到一點點的神聖,卻讓我體會到,酒如何能夠成為生活的一部份。

我所說的,不只是日常生活需要喝酒,而是幾近生活上的每個細節點滴都跟酒有關。

波爾多的命脈,幾乎等同於葡萄酒的出產與銷售,我無法想像若有天不知何解波爾多再沒有出產酒,那個地方跟世界其他地方會有著怎樣的回響,又或波爾多這個地方的人會怎樣過活,沒酒,沒生意,沒旅遊,沒經濟命脈;沒酒,沒生計,沒享受,沒生活。

不理那些酒莊轉售和大財圑或富商的收購,不少位於波爾多的酒莊都是世代相傳的,至今已是不知幾個世代的後人來接管:葡萄酒是他們家族世代的血脈。參觀酒莊期間,聽了不少故事,還有親眼見證了他們的家族歷史,從先人留下來的園地、葡萄籘、釀酒設施、酒窖等,全都透著歷史遺留下來的氣味。

酒色財氣,酒色生活,酒池肉林,酒肉朋友。想起酒,有人認為是文化,是知識之學,但亦有人認為那是把人推向末路的物品。從來都相信物極必反,而且雖說酒有自己的生命力,不過,若人不去理會它,它還只不過是一件「死物」,所以,說到底,是我們怎樣看待酒和酒精帶來的影響,那才是重點。這回旅程讓我體會到酒跟運動如何能聯成一線,酒區變成了馬拉松的賽點,而我也忽爾希望改變生活,全情投入人生從沒想過會做的事:去跑馬拉松!

總括而言,波爾多可不是那樣的遙不可及,那邊廂,生意跟商業背後,這裡也存在著簡簡單單的生活。

後記:或許,簡單的生活就是在那繁忙的生活模式和複雜的營商體系之中,找點快樂生活,例如喝點酒,跑跑步,說說笑。要開始這樣的生活,先看相集吧!按此觀看。

27 Nov 2011

買酒的邏輯

前天在街上拿了一份免費報紙,讀到一文提及「不合邏輯」的五例,這使我想到買酒的邏輯。以專欄中的五例為主題,我想到以下的例子:

1. 假如你試過一款SAUVIGNON BLANC,覺得「唔好飲」,你便認為SAUVIGNON BLANC就是差的;假如你認為SAUVIGNON BLANC是差的,那是白酒,白酒就是差的。所以,假如你試過一款SAUVIGNON BLANC,覺得「唔好飲」,那白酒就是差的。

2. 許多人相信LAFITE 1982是最好的,所以LAFITE 1982就是最好的.

3. 飲酒應該是一項醫學上的選擇,所以一個組織支持醫學上利用飲酒來治病。

4. A說:我不贊成一個人每天都喝酒。
B說:如果把所有酒都收起來,令他不能每天都喝酒,這樣做法太差。

5. 因為這瓶酒是好的,因為它是好的。

報紙專欄原文為下,按圖放大:

23 Nov 2011

Jennifer,妳變咗喇!

有朋自遠方來,無論有多忙碌,還是要抽空相聚一刻。結果,大家發現各自的行程日誌排得密密的,最後,臨時相約這個中午來個午飯相聚。

這好友從香港走到美國定居已有好些日子,自幾年之前,他每次回港,都會給我送來一瓶美國出產的葡萄酒,多是紅酒。於是,通常大家都會相約用晚飯,又或飯後的酒局時間。那知,這次好友來港,要相約於午間用膳,於是他送的紅酒成了午餐(其實也是我的早餐)!

甫坐下,侍應遞上菜譜,望了一望,不知點甚麼。好友打量一下我的表情,我忍不住告訴好友自己不知點甚麼好,因為那瓶紅酒,我不想點某些菜。繼而,好友望著我笑了一下,再說了句:「Jennifer,妳變咗喇!」

變了,早就知道。不過,我還是忍不住問好友:「變成點呢?」

好友回應說::「你以前唔會理食咩配咩,有得飲就得。」又因為以前我實在非常揀飲擇食,看著菜譜,實在不用多想,通常只會點其中的一款,所以好友不期然覺得今天的我不同了。

也許是職業病,又也許是時至今天,我的思維方式早已把飲跟食拼在一起了,再分不開了。於是,看著菜譜,總會先想這次喝甚麼,然後點甚麼菜。

結果,這個下午,我跟好友花了差不多三個小時用午飯,兩個人喝下了整瓶紅酒,實感奢侈。不過,早前另一好友著我為自己計劃一下,不要忘記年度假期,這讓我發現自己已有好些時間沒曾有過年度假期,相反,當我把工作跟娛樂拉在一起,平日也可以是假期。就這樣,我容許自己奢侈地花了三個小時跟好友享用這一頓飯和飲用那瓶酒。

午膳後,回到工作:出席另一下午酒會!!關於活機耕種,品試了五款酒。接著是主持晚間課程,品試了四款氣泡酒和兩款甜酒。課堂之後,忍不住帶了點甜酒回去,跟夜宵食物相會!

相會之時,我記起自己曾跟另一好友有過以下的對話:
「妳要喝點水嗎?」
(我拿著酒杯,望著好友)「唔駛喇!」
「係喎,根本唔駛問妳!妳有酒咪得囉!」

原來,暗地裡,酒真的改變了我,亦成了我生活上不能缺少的飲品。

後記:為了對得起好友和他送來的紅酒,特意點了西冷扒相伴。拍下這張相的時候,我在想,自己回到阿根廷去了嗎?花三個小時用午飯,又有紅酒和牛扒......

11 Nov 2011

飲酒思源

猶記得第一次到訪產酒國,自己的酒知識極有限,還未正式接受過葡萄酒教育,更不要提到釀酒的步驟和葡萄藤到底是怎樣子的呢?我所有都不認識。

不認識也好,沒有技術性的問題,只多作聆聽,盡量汲取知識,旨在取得經驗。結果,我於那回旅程所得到的最大收獲,就是見識到原來我喝下去的每一滴酒,其實是背後有很多人默默耕耘得出來的成果!

話雖如此,我那時還是覺得酒是商品,背後努力工作的人也只不過都是為了找點事做,賺點錢糊口吧!

及後,當我發現自己把酒工作看作是我的事業,更是我的終生職業,我就明白到原來酒不只是商品,它是生活的一部份,亦可以是世界上某個角落的人窮一生去守謢的產物。

來到今天,走多了,看多了。我就更能體會到為何有人願意花一生的時間去把葡萄種得更好和把酒造得更出色。說穿了,人都是自私的。我們都想生活過得好一點,而酒是某些人的生活裡不能缺少的一部份,他們自然會不惜一切把酒造得更好。酒來自葡萄,葡萄種得不好,又何來會有好酒?於是,有人會專心一意去種出好葡萄。當人把所有精神投放在葡萄園上,他們就會不期然跟孕育葡萄的大自然建立起旁人未必能夠理解的聯繫,好好愛護那片土,好好愛護環境。

猜我還未能夠真正理解箇中的玄妙,但我相信自己確實感受到酒與大自然的聯繫,所以我學會了「飲酒思源」。就這樣,那天我在阿根廷試酒之時,望著葡萄園,拍下了這張相:

6 Nov 2011

因為酒

因為酒,我遇上了那天的一份工作,成了酒界的一份子;
因為酒,我曾見過昏醉,甚至死亡;
因為酒,我認識到好友知己,
因為酒,我沒有沉淪於只追趕金錢的世界;
因為酒,我竟然決意要去跑馬拉松;
因為酒,我發現世界有多大;
因為酒,我學會對所有人和事多帶點尊重;
因為酒,我找到了終生學習的動力;
因為酒,我知道甚麼是鍥而不捨地去追求最好的;
因為酒,我忘了自己是誰,我以為自己是一株葡萄,又以為自己是一瓶酒;
因為酒,我結識來自世界不同角落的他和她;
因為酒,我深信物極必反;
因為酒,我更愛大自然;
因為酒,我的生活與人生都改變了;
因為酒,我發掘自己的潛能;
因為酒,我會努力向前走,向前跑,向未來好好的走。

3 Nov 2011

葡萄酒管弦樂團

早前在明報OL BLOG上載了一篇《當我遇上音樂大師》,文中提到我將會出席一場音樂會,終於來到這一個晚上!

不過,由於我要出席2012年Vinexpo的記者招待會,我只能於中場休息之時才到達大會堂,欣賞下半場的鋼琴音樂會。雖不是我最喜愛的柴可夫斯基鋼琴協奏曲,但我想有時放開己見去學習欣賞其他的新事物,也不錯呀!結果,這次真的大開眼界。

第一首是Franz Lizst的Piano Concerto No.2 in A major,第二首是Maurice Ravel 的Piano Concerto for the Left Hand in D major。前者讓我感到有如到了太空,與星際相遇;後者更有趣,不用右手,只用左手彈琴,我相信既要手指夠靈活,還要在彈鍵上疾走,著實不易,聽著,我覺得自己到了木星去,神秘得很的地方!

見著大師在彈,我想起自己所學的西洋書法,家中的書架上也有著一本教人用左手寫西洋書法的書!或許,我也該練習一下哩!同時,我想到的是,要當大師,未必要懂得世上所有的,卻要學會如何讓所有的人都能享受一番。

忙裡偷閒的感覺,不過,現在無論有多閒著,滿腦子依然是關於酒的。望著眼前的管弦樂圑,我心想,若要找一批葡萄酒相配/代表一種樂器,組成葡萄酒管弦樂圑,那也是好好的練習,學習如何以一種樂器的聲音來表達葡萄酒的味覺感受。有趣呀!

總有一天,我會完成那練習。先下載管弦樂的舞台平面圖,看看吧:

30 Oct 2011

以愛為題的酒文章

前天的酒聚上,忽爾跟酒友談及哪一瓶酒讓人有熱戀的感覺。我想呀想,想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又再想,我發現自己真的找不到一瓶酒給我帶來熱戀的感覺,以前沒有,現在也沒有。

或許正如我在FACEBOOK上寫著,因為天天也在熱戀中,我找不到是那一瓶酒送來那熱戀,似是不論是甚麼酒也能給我那熾熱的戀愛感覺。然後,這個晚上,完成了新一場「暗中品酒」,期間跟參加者談著笑著,我就發現自己真的不能沒有了酒。

曾寫過自己不是在跟酒談戀愛,因為我不懂讓愛,也不懂跟別人分享我所愛,因為愛,所以我想擁有想佔有,但我深信酒是給我跟別人分享之物,非我個人所擁有的,所以我不是在跟酒談戀愛。然而,因為酒的不同口味和款式,我覺得酒跟不同的愛情關係,確又能掛上點點的連繫。

熱戀,苦戀,相思,單思,傾慕,迷戀,暗戀,結婚,離婚,分手,初戀,情婦,情夫,三角戀......

猜我會有一天以愛為題,寫出一堆酒文章,為不同的葡萄酒寫下它的愛情故事!

22 Sept 2011

明年去波爾多跑馬拉松!

或許有不少葡萄酒業內好友或品酒客也到過法國的波爾多,相信波爾多早就成為了葡萄酒旅遊熱點!有人跟我說到那兒是為了要「朝聖」,有人為了工作,有人為了要年度酒展,有人為了學習,總之,各有各原因。

今年九月,我以記者身份到了波爾多一趟。說真的,過往都是以酒商身份穿梭於葡萄園和酒莊,以記者身份到波爾多,倒是第一次!結果,這回「第一次」送來不少其他的「第一次」。

第一次搭乘直升機,從波爾多機場到著名產區波雅克(Pauillac)。
第一次坐上Harley Davidson電單車暢遊Pauillac。
第一次為「梅鐸馬拉松」參加者打氣。
第一次認真考慮參加42公里馬拉松!

***

抵達波爾多機場之時,馬拉松已經開跑了。為著要趕往Pauillac,又要穿梭於賽事跑道,然後到終點等待選手衝線,主辦單位特意安排了我們的記者圑搭乘直升機從機場到Pauillac,順道從高空欣賞波爾多的景色。雖然那天的天色陰陰的,景色未必是最美的,但這樣子欣賞葡萄園實是另類的體驗,讓人可以從新的角度欣賞葡萄園的美!

既說天陰陰,那天確實有點微涼,直升機在天空上的搖晃比平日更劇烈點,當下步出直升機,踏著地的那一刻,也彷彿還在天空旋繞著...... 豈料,接著以來的是另一個驚喜:我們一行四人的記者圑,將會各自乘Harley Davidson車會義工的電單車暢遊於Pauillac的酒莊之間,跟「梅鐸馬拉松」參加者一起走,為他們打氣和進行我們的拍攝工作!

「梅鐸馬拉松」是波爾多梅鐸酒區的一年一度盛事,今年已是第廿七屆,參加者達8,500人之多,其中2,500名為來自世界各地的跑手。途中,我也巧遇來自香港的參加者。當我問到他們為什麼會從老遠到這裡來參加馬拉松,其中一位直說不諱:「我不是只為了跑步,我是為了喝酒而來呀!」

對!參加者於完成42公里的跑步競選期間,可以選擇不喝水,改而喝酒!馬拉松的賽道穿插於酒莊之間,幾近在每一個中途站也有酒莊設置的試酒枱,於是,中途為跑手打氣的,除了一家大小、遊客、狗寵物等,還有葡萄酒,更有正在葡萄園間熟成待收的葡萄!難怪有些參加者並非為了跑步,卻為了一邊飲一邊跑!

可惜今年未能親身參與,不過有緣坐在電單車上遊葡萄園和感受「梅鐸馬拉松」熱鬧的氣氛,已足夠為我增添不少動力,期望明年再到波爾多,成為跑手之一!





21 Aug 2011

愛威士忌的女人(後記)

前天在面書提到上篇,收到以下的一段回覆:
「愛威士忌的女人... 愛上把那杯威士忌一飲而盡的感覺,渾身散發着的酒氣,彷彿還在男人的懷抱裡給他撫弄著秀髮,那若隱若現的煙草味好像他在抽雪茄的氣息,一切就像墜進時光機回到從前的感覺。」

對我來說,威士忌確實帶著歲月的痕跡,但喝著一杯威士忌,我該不會以為自己回到從前的感覺,它只會讓我停留在當下的感覺,時光機送來的只有影像而已,是回憶。

從前的感覺,永遠只是屬於從前的;感覺不會重來,只有回憶才能留下,並間中浮現於腦海。

愛威士忌的女人(下)

(接續)

有人會以為威士忌是男人之物,威士忌的烈性和味道令一眾男性為之動情。其實,我看威士忌像極女人,多是剛柔並重,入口可以很辛,也可以帶輕柔的味道與富層次感,男人愛之就有如他愛上女人一樣吧!

那愛威士忌的女人又為何會愛它呢?

總覺得愛威士忌的女人都似是外剛內柔的,骨子裡又帶點風韻姿態,間中會在回想從前,然後暗自在笑,笑自己曾經是那樣的傻氣。她們喝著的威士忌就好像是自己的投影,歲月似是沖走了自己的剛與烈,但其實剛烈還在,只是在有意無意間,歲月為自己增添了點點柔情。

我看女人愛威士忌,或許就是因為它給自己一份很親切的感覺,它跟自己沒兩樣。

18 Aug 2011

愛威士忌的女人(上)

前天的威士忌課程完滿結束。

下課後,我想到這樣的題目:愛威士忌的女人。

(待續)

13 Aug 2011

The Wine Way

A conversation with my friend at lunch last Friday:-

Friend: You don't smoke cigar?
- I don't. But I was reading something about cigar earlier, trying to know a bit more the taste and origin.

Ok, there are cigars from Cuba, Dominican Republic, and Honduras.
- Yea..

Cigars from Cuba is like Bordeaux wines.
- Ok... classic, with body..

Cigars from Dominican is like New World wines. Honduras ones are also like the New World wines, value-for-money ones.
- Ok... I see. I could imagine...

Haha... I never thought of telling something about cigars, thinking from the 'wine way'.

***
Thanks to friends, who are really considerate. This is not the first encounter, having someone explain something to me using the 'wine way'.

Seems like not only my life is (almost) all about wines, my mind is filled with wines, even my logic thinking is completely a 'wine logic'!

12 Aug 2011

葡萄酒文化妙談(一):開場白

早陣子,我應邀為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的「藝苑薈萃:藝術及文化專題公開講座2011」作主講嘉賓。身為葡萄酒課程的導師,又要談及跟藝術和文化有關的,我決定以「葡萄酒文化妙談」為主講題目。

說真的,要在短短兩個小時談「葡萄酒文化」著實不易,怕內容太空泛,摸不著邊際,又怕內容太沉悶,又怕參加者其實是因為「葡萄酒」三個字而來,未必會對文化之談有著濃厚的興趣。

想呀想,結果,我還是完成了我的Powerpoint Presentation,然後(妙)談了兩個小時!為了跟未能參加講座的好友們和讀者們分享一下,我將會於這部落格發表一下我看「葡萄酒文化」的點滴。

若讀者閣下有任何意見或分享,請電郵至jennifer@untitledjournal.com。先行致謝。

***
以下是我的開場白:

>我見”(香港)葡萄酒文化”(一)
-點呀? 覺得枝酒好唔好飲呀?
-好呀,OK吖,唔錯呀。
-咁你覺得有咩好呀?


>我見”(香港)葡萄酒文化”(二)
「要識女仔,要識啲酒啦!唔係去到餐廳,唔識叫酒,好樣衰。」


>我見”(香港)葡萄酒文化”(三)
「女仔,識飲啲酒好!冇咁易俾男仔呃。」


>我見”(香港)葡萄酒文化”(四)
「妳做酒既?咁咩酒最好飲呀?不如你介紹啲俾我吖?」

似乎大家對葡萄酒都存在著不少的幻想,葡萄酒是複雜的,是不易理解的,跟男色女色有關的,跟內涵與面子有關的...... 我認同這些幻想,其實這些都是「葡萄酒文化」的一部份,大家根本就置身其中,一同在創造「葡萄酒文化」。

不過,在我看來,除了這些所謂「葡萄酒文化」,實在,這五個字當中還包括了很多很多的其他,雖似複雜,卻其實是簡單的。

下回分解。

(待續)

10 Aug 2011

今年中秋,月下獨酌。

今年中秋... 將一個人過... 要帶埋文房四寶... 在波爾多的月下,喝著波爾多的酒... 抄寫一首《月下獨酌》!!

又或者,

我會遇上即興詩意,為自己和酒篇一首詩。

5 Aug 2011

飲酒飲出情與義

我相信,一個簡簡單單的人該有情有義,是尊重,也是人性。然而,我又相信,在這世上真有情真有義的人不多;不過,我卻認識好幾位。是酒讓我們互相認識。

要說情談義,也許不太難,但真正的有情有義,實不是易事。因為有情有義,說不出來,但行動和日常行為,可見一二,是只談卻沒有,還是不談卻存在著情與義,局中人自有分曉。那,我看何謂情與義呢?猜當某人跟朋友,跟愛人,跟親人,跟萍水相逢的,都有著一份真心,以誠以禮相待,那就是情義。

前天遇上酒醉事件,我確實有點心驚,尤其當有人問我,他是否中酒毒,會否有事呢?我不知道,也許要是真的有事,我不想知道。同一個晚上,又另一人說我作為導師或朋友,不會坐視不理,見死不救。是真的,因為我有過一點點經歷,多得好友們的照顧,我才得以還在,所以我除了珍惜和體諒,我還學會了照顧我身邊的每一位。

23 Jul 2011

酒 vs. 手袋

某天在車上的對話:

A君:你去法國呀?
酒妮花:係呀,去完波爾多,跟住會番去巴黎。

A君:去巴黎呀?打算去邊度SHOPPING呀?
酒妮花:冇喎,我唔諗住喺巴黎呀,我打算去另外啲產區去睇吓嘢。

B君:阿花去邊度,都係諗住要酒,邊會買咩手袋吖。佢呀,去酒莊SHOPPING就有,買啲嘢,可能仲貴過個手袋。仲要飲完落肚就冇咗......

酒妮花:咁飲完,可以寫稿,可以教學分享,投資嚟呀。買個手袋,用完咪唔要,冇咩用...

B君;你啱,你有你既REASON去JUSTISFY自己去飲酒,去買酒。冇問題喎。

***
那是一段令人啞口無言的對話。

酒令人陶醉的原因(上)

三天之前,好友送來一堆動畫,有我頗為掛念的星矢系列,於是那個晚上開始,我每天都會花些時間在家學做「宅女」。

第一個晚上,為了迎接星先生,開了一瓶來自法國的Chablis Premier Cru,配了法國的芝士;然後第二天,我出席了Chablis的業內人士講座,晚上的課堂完結後,又回家繼續「煲碟」,睡了一會兒,便到了星期五的白天,一起床,吃過自家煮的早餐,又要出席試酒會,這輪是法國另一個產區Alsace的講座,晚上,我則主持了一場以紐西蘭葡萄酒為題的酒宴。

酒宴席上,精神有點不好。畢竟少睡,加上白天之時待在HOME OFFICE,又受到環迴立體聲一般的鑽鑿聲(是街上的鑿地聲及樓下和隔鄰的鑽牆聲)影響,頭痛發作,沒好過的幾天。同時,「酒來酒去」了三天,也不知是好是壞,有酒試是好的,但品試的過程之前之後,寫稿和停不了的思索,使人有點累上加累的感覺。

沒怨言,沒投訴,只是一時之間,有感而發。

然而,處身於點點的倦意之中,又帶著絲絲的醉意,我在想:到底酒使人陶醉的是甚麼東東呢?

(待續)

7 Jul 2011

酒食|酒色(下)

(接續)

有說酒後亂性,但也有說酒後吐真言。到底醉意會使人變得意亂而情迷,繼而投進她或他的懷抱,甚至恃醉而亂性,還是本來就已經心動了,有如那句酒後吐真言,當有了點點酒精的影響,讓人能夠放下自己的面具,給身邊的她或他說出心底話,又投懷送抱及送吻,並繼續一起寫同一個故事呢?

我看兩者也有可能吧!

我不相信酒精能催情,深信只是有人誤把酒醉視為藉口,於是讓人以為酒令人醉,然後就是關於男色和女色的火花四濺。實在,要是二人真的情投意合,那管有沒有酒精來燃起熱情?若有人以為酒精能亂性而以此作為藉口,甚或「工具」的話,即使他或她是一個好人,這人心底裡或許還是有著點點隱藏著的,又或面上依然有著那個面具,要成為密友,未必容易。

無論是在談友情或愛情,「真我」才是主角。能因為「真我」而聚首,一起把酒談歡,那才是真樂事也!

29 Jun 2011

酒食|酒色(上)

近日與友人們的對話,讓我想起酒與食及色的點點。有說酒跟食是分不開的,有酒有食,實可增添享受酒或食的樂趣,而酒與色也似有著分不開的關係,人想起酒,不時都會想起色。然而,酒與色的關係可跟酒與食的關係不同了點。

古人的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現今多被用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之上。久而久之,更有人以這句話去暗示某人跟女色或男色一起的時候,本意非在於享受酒所帶來的樂趣,較重要的是在於眼前人是誰,環境氣氛如何,甚或醉意萌起以後,到底他/她和她/他會否有「下文」,會因為酒而使人發現原來兩情相悅,還是因為酒後亂性,繼而為二人的故事寫下另一篇章?

(待續)

19 May 2011

啟示:酒妮花誠徵酒僮

跟好友說笑,我要誠徵酒僮,條件如下:

(一)十八歲或以上,男性。〔對不起,女士們,此酒僮之位並不適合女性,請見諒。〕

(二)不用威猛,但要高大。萬一我沉醉在酒人群中,此酒僮要在那茫茫人群之中,找到我在那些酒之前,繼而找到我心儀的酒的蹤影。

(三)識花和會採花。萬一我醉倒了,酒僮要知花在哪,並要在不動武之下,保證花之安全,所以或許要懂採花之術。

(四)要有車牌。會駕車載花載酒。

(五)不會跟我一起飲酒。否則,醉意起不能駕車,怎跟我載花載酒!?

(六)會早起。作我的鬧鐘。

(七)身體健康,力氣大的更好。可以幫我搬酒。

(八)不怎喝酒。免得酒癮起,想飲酒以致失職,或對我的酒藏虎視眈眈。

(九)沒有妻兒。因為我要經常外遊,酒僮或要隨傳隨到,有妻有兒,總不能經常出遊,而我不想因為工作而弄得別人的夫妻或父子或父女關係不好,所以還是沒家室的好。

(十)會吟詩作對。萬一我詩興起,酒僮也會說得幾句。

17 May 2011

醉生夢死

前文在談一個「醉」字,然後友好留言說那或許是「醉生夢死」的境界。到底甚麼是醉生夢死?我不知道,但這四個字倒令人想起電影,關於東邪西毒:


想這片段跟那四個字,沒太大關係,實情只是我的一些聯想。

不過,話說回來,我想能夠「醉生夢死」的人,實是幸福的。生的時候,能以帶醉的感覺過生活,那該是頗豁達的人生;死的時候,在睡夢中,那定是沒一點痛苦的。

又有一輪新課程,正開始接受報名。

不知哪裡來的機緣,讓我遇上酒,讓我遇上各種巧合,驅使我與酒結友緣,又得到一眾知己好友,更遇上好一些學生們!

雖然我的葡萄酒(或與飲食有關的課程)教學生涯只那兩三年的光陰,但已曾遇上數百名學生,當中有些還保持聯繫,有些只間中以電郵聯絡,有些則會再有緣在街上碰面,互相問候幾句。

早前已寫過了,我總覺得作為導師,自己的責任可不只是告訴學生書本上的每字每句,而是如何能夠啟發他們去找到個人學習的方式。雖然曾遇上學生跟我說「一日為師,終生為師」,很感謝那份尊重,然而,我還是認為自己不能每個細節都能在課堂上道出來,更重要的是學生們有那求學的心,希望去理解當中的巧妙之處,明白內容之外,還可以將之應用在生活上。

再者,葡萄酒的知識廣泛得很。到底不能一本通書走天涯,於是,穩健的基礎才是根本。

當然,要有那基礎,要花的功夫著實不少。深明香港人工作繁忙,加上工作的壓力,其實要再有心去花精神心思去學多一門學問,談何容易。

就這樣,我相信除了一些以基礎功夫作為重點的葡萄酒課程以外,也要有些「精讀班」才可。以下就是新一輪的課程,在沒有考試的壓力下,透過重點學習打穩一些基礎,繼而學習如何表達關於葡萄酒的一點一滴。

酒言技巧:
http://www.scs.cuhk.edu.hk/cuscs/search/course_details.php?lang=tc&term=112&course_cd=460691&class_cd=01

酒標啟示錄:
http://www.scs.cuhk.edu.hk/cuscs/search/course_details.php?lang=tc&term=112&course_cd=460725&class_cd=01

葡萄酒A-Z:
http://www.scs.cuhk.edu.hk/cuscs/search/course_details.php?lang=tc&term=112&course_cd=460726&class_cd=01

10 May 2011

近朱者赤,近酒者香。

好喝酒而成习惯,常喝酒而成癖好,以酒以为乐,以酒为事,无甚不可无酒,无酒不成其人,言其人必言酒,是可谓“酒人”。

***
早陣子讀到以上的一段文字,不禁從心裡笑了出來。好一句「无甚不可无酒,无酒不成其人,言其人必言酒,是可谓“酒人”。」!

不過,我看,自己已不是一個酒人了,真的覺得自己已有如是一瓶酒了!天氣熱了點,感到渾身不自在;血管裡流動著的似乎不是血,而是酒,間中飲少了點酒精,就覺得有如貧血一樣!

這使我想起年多前,外甥剛出生的那時,我每次抱著他,他都會哭個不停,媽跟我的想法也一樣,可能是我常喝酒,於是身體帶有點點的酒香,初生的他有點抗拒呢!

怪不得早前好友跟我說「近朱者赤,近酒者香」!我看那倒是真的呢!

妳又飲醉咗呀?(續篇)

寫下了前文,接著想起這首歌:

9 May 2011

妳又飲醉咗呀?

夜間課堂完結後,我致電好友,說我很餓,先吃點甚麼,若大家有雅興的話,才再聚吧!結果,吃過了,很睏,想回家去睡,於是再次致電好友,想說句再約好了,豈料,甫說罷那句「我剛吃完晚飯,先回家去了......」,還未及說那句「改天再約」,好友就問我「妳又飲醉咗呀?」。

已不是第一次當我完全清醒的時候,遇上這位好友問這樣的問題。很有趣,事情觸發我想起以下幾點:

一)明顯地,這位好友很少跟我和好友們私聚並豪情暢飲。他不知我在街喝個大醉的話,會是怎麼樣子的。

二)早就說過,酒精是我的鎮定劑,沒喝個夠,才似是酒醉一般。喝少量的,可提神;喝多一點,則可以令人自我陶醉一番;若真的因為酒精而醉倒,我多會不說一句,倒頭大睡。

三)人生難得有一物讓人不是真的醉倒,也像是醉了一般,其實不錯。曾經想過如何能夠不凡事都十分認真,也不過於執著,現在找到了,酒使人認真(學習和工作)之餘,又驅使人於認真的態度以外,學會了不盡是認真,要不然,我亦不能在此寫得出一切關於人生或生活或愛情或閒話的點點。好呀,好人生,好生活,難得(間中)糊塗!

四)猜只要明白到何謂物極必反,那就不會被酒精所誤或迷惑。既是如此,又何懼多親近?於是,我甚麼酒精類飲品也願試,只要是質素不太差,不影響健康的,就可以了。

五)酒不醉人人自醉。心情欠佳或睡眠不足之時,飲少量就足以令人真的醉倒了。所以心情不好的時候,我更加不會想喝,亦不會想以酒精來麻醉自己,讓自己逃避現實。只有歡聚時刻,才會喝個痛快,即使真的醉了,那還是愉快的醉,而非為醉而醉。

後記:其實,酒醉了的人,會說自己沒醉。我沒意說自己沒醉,因為無論我真的喝了點酒精飲料與否,都是長醉的,人生本是夢,我們無時無刻,都是沉醉於夢鄉;又若當真是喝多了點,酒意濃,醉倒了,我也不會說自己沒醉,因為根本就是太醉,要睡,話也不會說了,只管睡。

多年前,親筆寫的一個「醉」字:

9 Apr 2011

憶江南(食篇)

前幾天,因為好友分享自家作的兩句「只見江南春到桃花笑,那知故鄉秋去伊人愁」,惹來我對江南的思念,那分懷古的心情又再湧現,於是寫了一篇「憶江南」。

然後,剛過去的週末,憶江南的心情還是很濃,於是跑到了位於灣仔的杭州酒家吃晚飯,好讓自己置身香港之中,還可以品嚐江南口味。

每次到這家餐館,總會想到那有如一葉浮萍的蒓菜:



記起第一次從菜譜上讀到它的名字,實沒一點概念它是甚麼樣子,又或是怎樣子的味道。於是,叫了那魚丸蒓菜湯,一試難忘,並開始翻查更多相關的飲食資料。

蒓菜是杭州的特產,尤以西湖出產的最為有名。它屬於睡蓮科的水生植物,葉片呈隋圓形,嫩莖和葉背部都有膠狀透明物質,入口的口感滑滑的,有趣得很。雖不似得其他日常較常吃的蔬菜般有著顯著的味道,但它的清香卻有如一杯清茶。以蒓菜煮湯,配以熟火腿絲和魚丸,那種清新輕柔感覺,倒別有一番滋味。

話說回來,跟好友二人在杭州酒家,除了享用魚丸蒓菜湯,還有東坡肉(夾薄餅吃)、陽春麵和炸臭豆腐。沒點甚麼濃或香的茶,反而要了清淡甘香的菊花。一切加湊起來,那份「憶江南」的心情更盛。

一邊吃,一邊在笑,心裡亦不期然有著很平靜的感覺。我看吃的藝術,不只關係於所食所飲,同樣重要的有那份吃的心情和對食材及烹煮者的欣賞。

後記:因為那一口蒓菜湯和一頓似是「平凡裡的不平凡」晚膳,我想起年前於武當山上嚐過的一口茶和一頓飯,還有那兒的空氣和晨霧。作為城市人,很高興曾有緣遇上過那遠離繁囂的體驗。武當山上的一杯茶:

2 Apr 2011

寂寞的心

因為酒課,重遇多年沒見的好友。於是相約於星期五的晚上見面,本來只打算來個「歡樂時光」之聚,結果歡樂的時光由晚上八時直至凌晨二時!

很久沒於星期五的晚上到中環蘭桂芳地段了,有點陌生,又有點似曾相識。感到陌生,因為酒吧開張結業不斷,久不久就會有新的一家,加上中心地帶的物業重建項目,跟我腦海裡的印象,不再一樣;似曾相識的是酒吧裡的酒液、歡笑聲、音樂聲、人潮聲... 

酒吧是個很有趣的地方,既有充滿能量的歡笑,又有充滿著無限愁思的倦容,更有不少寂寞的心。我不認為酒精可以慰藉那些寂寞的心靈,又或者把人的愁思帶走,對我來說,酒精是充滿能量的,是開心的;喝醉,是因為跟好友們盡情暢飲,同享歡樂時光。

可能是因為自己抱著這樣的正能量去喝酒,特別容易遇上那些「寂寞的心」。

自問,我幫不了他們解開這些心結,尤其是那些以為一些驅體的親近能解開心結的人,我能送上的是祝福和透過我親愛的酒精,分一點正能量給他們。

尋尋覓覓。

友好說要找能託付終生的酒,我回應說她或會失望而回。遇上過不少人問我可有找到最愛的一瓶酒,我雖知個人的口味和心儀的,但我沒遇到過最愛的。

在茫茫酒海裡,要遇上最愛又或可託付終生的談何容易。先不談那些自己根本不知道個人口味的,就算知道也好,千千萬萬的酒款,試了這款,又想試另一款,縱然找到了一款真的很愛,更將之收藏起來,今年跟舊年或明年飲用,又別有一番景致。最後,尋尋覓覓,也是徒然。

依我所見,還是好好學會欣賞不同的酒,學會愛自己所愛的,那就是了。

26 Mar 2011

「我係八角」

起初跟合作伙伴構思「暗中品酒」的活動,一心以為這活動的重心在於專心學習葡萄酒。

至今舉行過了不少場次,每一場都是經驗的積累,得到的不只是跟合作伙伴的信賴,還有跟一班視障同事的默契、對於黑暗世界的認識、如何更清楚以語言去表達關於酒的點點,除此以外,更大的得著是與酒之間的連繫變得更緊密!

漸漸地,我發現專心學習是重要,但輕鬆學習也十分重要!於是自今年起,雖然「暗中品酒」背後的理念沒變,但軸心倒改向了,為的是讓更多人放輕鬆來參加「暗中品酒」:不懂酒學的,不該再擔心怕獻醜而不敢參加,而對酒有些認識的,也可來感受一種從沒有過的品酒體驗,無論是想學會「吹水」的,又或者是為了對酒有更深體會的,也值得一試!

為了使品酒過程更輕鬆和更別具一格,活動的內容排程有所變動,遊戲環節不同了,好讓參加者放輕鬆點,酒食配搭變得更出人意表,再不用一貫的西式食品,轉以地道食品作配搭,為的是讓參加者體會到酒如何可以融入本地生活,透過配搭拉近他們與酒的距離,從此葡萄酒不再是那樣遠的學問,而是生活的一部份!

新的活動排程,除了為參加者送上更輕鬆的體驗,還為我跟視障同事們帶來不少歡笑。在黑暗中,每一個人咬字都要非常清晰,否則參加者不容易跟著那些「聲音導航」去投入黑暗之中,好好享受那一個過程和新體驗。因為新的遊戲,每一位視障同事都跟一種氣味扯上關係,其中一位於開場前就不停在練習咬字讀音,另一位則不停在說「我係八角」「我係八角」「我係八角」「我係八角」...

至今親身參與舉辦的品酒活動已不下於一百場,種類亦有不少,然而跟「暗中品酒」相比,這項活動背後所要付出的努力和腦汁比其他的還要多,不過,付出所帶來的得著與體會來得更深更真。

慶幸當初自己願意放下成見,不計較買少幾瓶酒,吃少一頓飯,花了數百元參加了黑暗中舉行的工作坊,使我認識了今天的合作伙伴,繼而參與策劃了「暗中品酒」。

衷心希望自己能為有緣人帶來更深更真的體會。

酒的魔咒

於上個星期的夜間課堂中,跟學生們一起品試了六款葡萄酒。

當然,作為導師,我的責任之一是如何帶領大家從專業的角度去認識品酒學,中肯地品評每一瓶酒,但另一邊廂,不少學生來上課是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有的希望認識多一點,找到個人喜愛的品味或酒款,有些則想知道關於葡萄酒的背後所蘊含的細節。於是,除了從專業角度出發,我也會間中加插一些從市場角度或消費者角度,甚至是從個人喜好的角度出發去品酒。

那天試的六款酒之中,有一款紅酒令其中一位學生一試難忘。下課後不久,就讀到他FACEBOOK留言說真的很喜歡那酒,我的回應是,這夜會有人失眠,不能入睡。

結果,幾個小時後,他再留言,真的失眠!然後,我想到四個字:「酒的魔咒」。

暫不談那些酗酒的,那種咒有點不同。我說的是當你在茫茫酒海之中,遇上令人難忘的,那一種咒,實在難解,亦不易揮別。

很早以前已知道自己好酒,由好變成愛,愛得難捨難離。走進了酒界工作,愛有增無減,日與夜,也是酒。有說水能泛舟亦能覆舟,酒也一樣,無酒不歡可以是福是享受,也可以是禍之根源,所以我肯定自己沒酒不行,但不會酗酒。同時,我明白到酒的魔咒也有好幾款的。

讀到學生的第一句留言,我就已經知道他中咒了!未必是如我那樣沒酒不行,但肯定他下課了還在細味那酒所帶來的喜悅,那就是魔咒的威力了!

後記:擱筆,我在想,難道自己成了「酒巫師」,不停在散發著酒的魔咒?

22 Mar 2011

黑暗裡的酒形態

感謝前天參與「暗中品酒」的友好:相識不久的、素未謀面的、相識多時的;熟悉葡萄酒的、不太認識葡萄酒的;一天品試數十款的、幾天也不會試上一款的,大家各自對葡萄酒存有一些概念,亦於某程度上有著個人對葡萄酒的一些印象,又甚至對選配食物有著一些既定的想法。同時,在視覺的「帶領」之下,我們對跟前的一杯葡萄酒,又可以認為它有著另一番的「既定形象」。

於黑暗的環境,沒有了視覺的帶領,「既定形象」沒有了。靠個人的嗅覺與味覺試酒,目的未必一定要像專業酒評人「職業病發作」一樣(是呀,我經常病發,一日幾發!),估出葡萄品種和產區,更重要的是找出自己喜愛的味道,認識個人的口味感覺。

雖然自己也會在黑暗裡職業病發,但基於自己早已知道酒單,想的倒不是葡萄品種和產區,想的是背後的釀造方法跟口味有何關係,還有時間跟杯裡的酒所產生的變化過程。不過,另一邊廂,在沒有人看見的情況下,我可以肆無忌憚邊主持邊飲酒!我自己也在黑暗中跟參加者一樣,享受一番!

享受的同時,我每一次都在想,杯裡的酒到底有甚麼形態的呢?

記得早前跟好友一起試了一款口感頗乾的Riesling。不少初學者都以為這葡萄品種釀造出來的酒款都是甜的,尤以德國Riesling為主,但其實這款葡萄品種造出來的白酒,除了有甜的酒款,還有乾的,就算德國出產的,也有乾的,也有甜的。那回,好友試的是來自澳洲的Riesling,好友試罷,可不是跟我說那Riesling很dry,他跟我說,這是一部抽濕機!

就這樣,我發現品酒詞彙確實有一堆所謂專業的,自我入行以來,讀了不少,寫了不少。然而,當我要跟初學者又或學生們交流的時候,我猜重點是怎樣把酒跟較生活化的點點連在一起,好讓大家可以從淺入深了解酒學,跟酒先拉近距離,並且能夠從日常生活裡的細節認識氣味和口味,從而融入酒學之中。

話說回來,又因為好友的抽濕機之談,我不期然於每次試酒的一刻,都在想像「酒形態」。它是液體,但同時它擁有著一種看不見的形態,但嗅過品試過,就會發現到它的存在,然後再加些聯想,就能將之形容出來,跟別人分享關於自己對於酒的看法。

很多人問我,在黑暗中試酒,是不是會更容易品試到葡萄酒的味道。我看對認為自己嗅覺和味覺不太敏感的人來說,黑暗的環境讓人更加集中,沒有了其他的視覺誘惑,敏感度實會大增;至於對酒已有一定認識的,黑暗品酒的體不一定會提升敏感性,不過可以使人更快洞悉酒液當中的元素;至於我呢,除了以上的,於黑暗中品酒讓我的思潮漫遊於無界限的空間,讓我更容易聯想到酒的形態是那樣子。

最後,每一瓶酒都成了活生生的,幻化成我在光明世界裡看見得到的人或物。

19 Mar 2011

米芝蓮三星酒家「新同樂」 x Chateau St. Georges 酒宴 (29/3/2011)



按此放大上圖。


有意報名或查詢詳情,請致電3486-8591或電郵至events@winesconnect.com

相關報導,請按此瀏覽「花言酒語」明報OL版

新版面

為方便大家一覽節目預告,特別在右面的欄目增設了「節目預告」:


另外,多謝明報網站支持,得以把部份內容轉載到明報OL網,為了答謝支持,我亦於新版面開闢了一欄,好讓大家可以更容易瀏覽「花言酒語」明報OL網版!除了部份轉載內容,我將於「花言酒語」明報OL網版呈獻一些最新最熱的資訊,密切留意:

12 Mar 2011

新一輪「暗中品酒」(30/3/2011)

很少在這裡談工作,可能是因為想起工作,總寫不出字來,每次想到工作,就會回到工作的崗位去,完成了工作,又忘了想寫甚麼,想寫的已投進工作去了。

又如自家跟社企「黑暗中對話」合作舉辦的「暗中品酒」,實在有很多關於這個活動的點滴在腦裡浮游,然而,每次想動筆的時候,都寫不出字來,是經歷讓人有點語塞。結果,至今只寫下了兩篇文章關於這個活動。而且,無論我寫得怎樣生動有趣,寫得怎樣動人也好,沒參與過,總感受不到。

新一輪推廣又來了,除了公司包場的場次,現再推出個別人士參與的場次。作為愛酒愛生命的,而又建視的我來說,我深信只要參與過,就明白到這黑暗品酒的體驗能使人更珍惜生命和一切所擁有的,更懂得如何去愛酒。


按上圖放大

詳情或報名:http://www.dialogue-in-the-dark.hk/html/en/wine.html

關於「暗中品酒」的文章:http://wines-untitledjournal.blogspot.com/p/wine-tasting-in-dark.html

有緣的話,就在黑暗裡見面吧!

給伏先生的情書

親愛的伏先生:

很久不見,十分掛念。

上回跟您相聚擁抱,已是去年的事了。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再何況是幾個月不見了,
真的覺得彷如隔世。

您最近好嗎?

跟您分手以後,
投進了T先生的懷抱中。
然而,我只能跟穿上金衣的他相對望,
即使有多親近,依然只能跟穿上金衣的他走近,
不能跟赤裸裸的他親密地共度時光。

至今,
只有您,永遠都是坦蕩蕩的,
跟赤裸裸的您一起,
零距離的親吻,
大家緊貼在一起的時刻,
總是温暖的,熾熱的,熱情的...

暖意從我的咀游至我的心,
經過我的胃,再流進我的血液,
整個身體都熱血沸騰起來...

就算很久沒見面,
我還是間中會想起您,
想起您給我的温暖,
又想起赤裸裸的您。
即使您每次出現,
讓我看見的都是您赤條條的驅體,
但當大家走近了,
親密在一起的時候,
您總給人千變萬化的感覺。

時而温柔,時而粗獷,
時而帶點香氣,時而帶來刺激的感覺...

雖然自從與您分手以後,
經常跟穿金衣的T先生出相入對,
但其實,我沒有忘記跟您走在一起的日子。

不知會否再重遇您,
也不知若我們再遇上,
我們會再次熱吻至天亮,
還是只能輕吻一下便各自離去。

總之,您永永遠遠都在我心中。


愛您的酒妮花。

***
後記:是夜酒宴完畢,湊巧是星期五,忽然想起多年前跟好友的對話,談到對伏先生的心動,所以忽發奇想,寫了以上的一篇所謂情書。其實,伏先生是我跟好友的「暗號」,伏先生就是伏特加VODKA囉,永遠都是赤裸裸的,透明的(註:除了加入其他味道的VODKA,曾在波蘭見過好一些不是透明的,此些不例入以上之談)。穿金衣的T先生是Gold Tequila(或reposado/ añejo tequila),赤裸裸的T先生就是Blanco tequila,我至今還是不太喜歡他。

10 Mar 2011

《薄薄酒二章》

謝好友送上的詩詞。有意思。

***
《薄薄酒二章》- 黄庭堅(北宋朝代)

薄酒可與忘憂,醜婦可與白頭。
徐行不必驷馬,稱身不必狐裘。
無禍不必受福,甘餐不必食肉。
富貴于我如浮雲,小者譴诃大戮辱。
一身畏首複畏尾,門多賓客飽僮仆。
美物必甚惡,厚味生五兵。
匹夫懷璧死,百鬼瞰高明。
醜婦千秋萬歲同室,萬金良藥不如無疾。
薄酒一談一笑勝茶,萬裏封侯不如還家。

薄酒終勝飲茶,醜婦不是無家。
醇醪養牛等刀鋸,深山大澤生龍蛇。
秦時東陵千戶食,何如青門五色瓜。
傳呼鼓吹擁部曲,何如春雨池蛙。
性剛太傅促和藥,何如羊裘釣煙沙。
绮席象床琱玉枕,重門夜鼓不停撾。
何如一身無四壁,滿船明月臥蘆花。
吾聞食人之肉,可隨以鞭樸之戮;乘人之車,
可加以鈇钺之誅。不如薄酒醉眠牛背上,
醜婦自能搔背癢。

6 Mar 2011

食物盒裡的陽光:橙。

前天收入眼簾的一個影像,使我想起橙。

***
兒時很愛吃橙。愛那橙肉的汁,甜中帶點酸,還有那口感。不少人會把橙視為飯後果(或飯前果),而我則把它視為小吃,是平日上學時,小息期間享用的小吃。

每天早上,媽都會給我預備一盒橙,剝了皮,弄成了一瓣一瓣的橙肉,以現代用語述說,或可說成是「一口橙」吧!有時,一個不夠,會吃兩個。或許因為這對橙的情意結,加上童年回憶,我特別留意橙的點點。

年前到過意大利的西西里島。那兒陽光充沛,又有不少地方是沿著海岸線的,總覺得那兒的生活特別寫意,島上的居民也大多比較開心快活,而且他們很愛天然的產物,造出不少新鮮的食物成品。

天然產物之中,包括有名的「血橙」(Blood orange)。跟葡萄酒界那法定產區(如意大利的DOC)的概念很相似,食品的界別也有相類的,例如IGP(Indicazione Geografica Protetta - Protected Geographical Indication)的標示代表該產品的種植受到一定程度的監管,品質亦有所保證。我看大多數的歐盟國都有這樣的制度,各國的重要產物都被列入受監管之名單,以確保產品的素質符合水平。

來自西西里的血橙就是其中一款受重視的產物。要被稱為「西西里血橙」"Arancia Rossa di Sicilia"就要是名為Sanguinello、Tarocco或Moro的品種,更要是產自特定的地區,它們大多都位於西西里島的東部和中部,例如Catania, Ragusa, Syracuse 和Enna區內。有說原來的品種是從亞洲引入,但因為當地的氣候,種植出來的橙起了些變化,出現了變種的情況,所以成了今天我們所見的血橙。

當年到西西里,沒機會參觀橙園,但就認識了血橙和其他的橙。同橙不同命,不符合以上的基本資格的橙,就不是「西西里血橙」,它們只是「橙」。不過,在我心目中,西西里的陽光和任何種類的橙,早得到了重要的地位。

回到香港,總不能每天也在發白日夢,也不能只活在昨天。然而,西西里的陽光氣息留下來的那份動力,驅使我繼續向前,或許是一些很傻的想法,但行就可以了。因為這體驗和對西西里橙的看法,我有感當年媽為我所預備的食物盒,裡面的不只是橙,還有陽光的氣息,讓人健康成長和充滿活力的氣息。怪不得,今天我那樣喜歡陽光,原來自小已喜歡。

後記:
那年到西西里,不只認識了西西里的橙,還有下面的三罐飲料,左面的是Chino(詳情下回分解),中間和右面的都是從西西里進口的原材料所製造,罐上還有標示說明橙是來自西西里的。


參考料資:
「西西里血橙」官方網頁:http://www.aranciarossadisiciliaigp.it

「西西里血橙」官方廣告:


上文所提及的飲品廣告:

白粥的情人知己:牛脷酥

前文談過自家製的白粥,是媽在我病的日子裡送來的温暖。同一個週末,我決意要好好休息,放下工作,於是晨早到維園走了一趟。

呼吸過清晨的空氣,聽過鳥兒的歌聲,在球場上走動了幾下,就到附近的大坑吃早餐。同行好友知我身體不適,提議到粥品店去。在街角的粥店,枱可以摺起來,椅可以疊起來的,人多了,就在路旁多加幾張枱和椅。這個早上,不少街坊在享用早點,老闆替我跟好友多開了一桌。

平日,我多會叫「白粥炸両」或「白粥炒麵」。那是我心目中的最佳和最經典的配搭。沒間斷,每次到粥品店,都是叫那些。不過,因為我已經吃過了好幾頓白粥餐,想多要點味較濃的,於是我點了「碎牛粥」和炒麵。好友再加了「牛脷酥」。

太久沒聽過這個名字,所以當好友提起這東西,我衝口而出,問「牛脷酥」是甚麼,忽然失憶。好友聽罷,沒感驚訝何以作為香港人的我會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他只淡然回答說,那是「中式牛角飽」。

拍案叫絕的回應,好友的轉數很快哩!

「牛脷酥」,是我從來都不會吃的。總覺得配粥,怪怪的。就因為好友的比喻,我吃了一口牛脷酥。甜脆香酥,相信配白粥,比當下的碎牛粥,會較好。不過,它是好東西。然而,個人還是認為白粥跟炸両或炒麵才是一對,牛脷酥,似是白粥的情人知己吧。

後記:這天的新口味,讓我回憶起前年到鄭州時所嘗過的山葯粥。是在飛機上認識的新朋友帶我到那邊的粥店吃地道的粥。席上,我們更談到廣東人跟他們中原人的吃粥文化很不同,他們吃粥,要吃甜的。還記得當服務員端上粥之後,新朋友就遞上砂糖,著我加些到粥裡,會更好吃。確是新體驗。

今天吃著甜甜的牛脷酥,想著白粥,我就聯想起加了糖的山葯粥,口味有點近似。接著,懷念的思緒又重臨,良久不散。

陳皮白粥與桂花飯

早前胃部不適,嚥不下,喝不好(沒酒,就是不好),睡不好。瀉了幾天,才叫好了一點。

那幾天,雖然味覺還在,心也飄到了酒香的地方去,但身體警示了我要吃點清淡的,於是一連吃了幾餐白粥。有人會以為白粥是病人的食物,但我就偏覺得病的時候,已經沒好精神,吃白粥會使人更沒精打彩,於是,每次遇上病的時候,都不想吃白粥,倒在平日精神奕奕之時,會間中吃白粥,好讓自己不會忘記平淡的美。

我最愛的白粥,是媽煮的。沒有白果,沒有腐竹,但有我最愛的陳皮。清香綿綿的白粥,滲透著陳皮的甘香和舊舊的味道,至今我依然覺得只有在白粥的映襯下,陳皮的味道才是最突出的。近年,少了在家吃晚餐,媽又忙著弄孫樂,沒多機會再嘗媽的陳皮白粥。這次病得很,媽特意於早前的星期天煮白粥給我吃。

然而,陳皮有如陳年佳釀,隨著年月,越見越少。家裡沒有幾多陳皮的存貨,現在市面所買到的,似乎都跟以前的味道不能相比。這天,媽用了其中一批新買回來的。

當我吃過了一口粥,媽問可以嗎?我沒回應,再吃了一口。接著,媽也吃了一口,然後,她說,是呀,現在不易買到陳皮,這是曬乾了的橘皮,最多只是「果皮」而已。

我沒作聲,只繼續吃。不能投訴,因那碗粥是媽的心意,不在乎那是陳皮,還是只不過是曬乾了的橘皮。當然,話說回來,我十分認同媽的話,確是沒有那陳年的味道。同時,我邊吃邊在想,這就是我自少成長的環境,簡簡單單的一碗白粥,竟在想當中的陳皮味道!

又因為這段對話,我想起書架上的一本書:李漁的(1611~1679年)的《閒情偶寄》「飲饌篇」。內裡有談及飯和粥,節錄如下:

  粥飯二物,為家常日用之需,共中機彀,無人不曉,焉用越俎者強為致詞?然有吃緊二語,巧婦知之而不能言者,不妨代為喝破,使姑傳之媳,母傳之女,以兩言代千百言,亦簡便利人之事也。
  先就粗者言之:飯之大病,在內生外熟,非爛即焦;粥之大病,在上清下淀,如糊如膏,此火候不均之故,惟最拙最笨者有之。稍能炊爨者必無是事。然亦有剛柔合道,燥濕得宜,而令人咀之嚼之,有粥飯之美形,無飲食之至味者。其病何在?曰:挹水無度,增減不常為害也。其吃緊二語,則曰:“粥水忌增,飯水忌減。”米用幾何,則水用幾何,宜有一定之度數。如醫人用藥,水一鐘或鐘半,煎至七分或八分,皆有定數。若以意為增減,則非藥味不出,即藥性不存,而服之無效矣。
  不善執爨者,用水不均,煮粥常患其少,煮飯常苦其多。多則逼而去之,少則增而入之,不知米之精液全在于水,逼去飯湯者,非去飯湯,去飯之精液也。精液去則飯為渣滓,食之尚有味呼?粥之既熟,水米成交,猶米之釀而為酒矣。慮其太厚而入之以水,非入水于粥,猶入水于酒也。水入而酒成糟粕,其味尚可咀乎?
  故善主中饋者,挹水時必限以數,使其勺不能增,滴無可減,再加以火候調勻,則為粥為飯,不求異而異乎人矣。
  宴客者有時用飯,必較家常所食者銷精。精用何法?曰:使之有香而已矣。予嘗授意小婦,預設花露一盞,俟飯之初熟而澆之,澆過稍閉,拌勻而後入碗。食者歸功于谷米,詫為異種而訊之,不知其為尋常五谷也。此法秘之已久,今始告人。行此法者,不必滿釜澆遍,遍則費露甚多,而此法不行于世矣。止以一盞澆一隅,足供佳客所需而止。露以薔薇、香椽、桂花三種為上,勿用玫瑰,以玫瑰之香,食者易辨,知非谷性所有。薔薇、香椽、桂花三種,與谷性之香者相若,使人難辨,故用之。

年前買了這一本書,已讀過一次。今天再讀,又重遇「桂花飯」。前天才寫過關於桂花的文章,想起那清幽的香味,這時讀到露以桂花的飯,彷彿桂花的香和米飯的香就在眼前。

後記:為配合媽的白粥,專程買了心目中的「白粥碗」。美酒要配合適的酒杯,白粥也要相配的器皿。

2 Mar 2011

桂花糕。

今天下午,前往開會的途中,忽然遇上陣陣桂花香,使人不禁停步,站在原地,合上眼數十秒,在陽光下享受那桂花香氣所帶來的清甜感覺。

很愛那種在街上遇到花香的美,有如走進了世外桃源,尤其在這鬧市中,可以有緣不用以雙手掩鼻避開塵埃,實在是賞心樂事。上一次有這樣的感覺,要倒數至去年九月到武漢之時,那時也遇上過桂花滿路的香氣,令人難以忘記。

提到桂花,不期然想起桂花糕。

現在,不少食肆都有桂花糕,但我大多不喜歡,不是太甜,就是那其實不是充滿桂花清香的糕點,而是杞子桂花糕。加了杞子的,對我來說,完全不同了,味道根本不是那一回事。時至今天,印象最深刻的桂花糕,是當年在銅鑼灣的邀月茶館裡的那一件,配以一口清茶,加起來相得益彰。

那年,我是跟家母到茶館的。也許,吃的藝術不只在於食物的真味,還有環境和同行的所帶來的體驗和感受。茶館已結業,沒能再找回那種味道,但心裡還記著那份情懷。

後記:今天的桂花香,亦惹人想起另一種花香,是雞蛋花。兒時要等校車上學,校車停的位置長滿了雞蛋花樹。一年四季,花開花落,花香花謝。路邊的花香除了是地方的識認,更有如報時的工具,讓我們知道四時的過去或來臨。或許,這就是大自然的美。

再沒有回到兒時等校巴的地方探望那幾棵雞蛋花,但願它們還安好。不過,前年到澳門探親,倒發現親戚家門外除了有新鮮無花果,還有雞蛋花。再次遇到那花香,我笑了。然後,拍下這張相:

23 Feb 2011

Drink List A-Z

Dedicated to my friend.

***
A - Amarone
B - Beer (Let's do... Corona?)
C - Chardonnay
D - Dolcetto
E - Espresso/ Evian (By this time... should need something either to wake you up, or to calm you down)

***
F - Finlandia (Mr. Naked V is here!!)
G - Gin
H - HELLO, ARE YOU STILL AWAKE? If YES - Let's have Highland Park (Scotch Whisky)

***
I - Shall we continue with whisky? Let's go to Islay? Laphroaig eh!?
J - Jen's Pick! You'll see.
K - Ketel One (Another Mr. Naked V!!)
L - Lemonade (You need something refreshing! Oh wait... you don't like bubbles... How about some Liqueur? Say... Bailey's Irish Cream?
M - Mojito!!
N - Nothing (in the mood of cocktail...)

***
O - OMG!!
This is NOT anything about drink list. Just an expression - meaning that... probably we need another day to start again. Let's do that, and we'll start from wine again...

***
O - Orvieto
P - Pinot Grigio
R - Riesling
S - Syrah/ Shiraz
T - Tequila
U - Ugni Blanc.. Let's go for Cognac!!
V - Vodka ABSOLUTely.
W - Water, please.
X - I could see a CROSS here, perhaps we should stop being this crazy.. though I had one recommendation here. Xarel-lo... so Cava, which is a bubbly.. you won't like. Let's SKIP the X.

***
Y - By now, I'm asking myself WHY is all this happening... thinking about A-Z Drink List... 想酒想瘋了~!? I want some sweet stuff now... how about Yquem? (Château d'Yquem - the famous Sauternes!)
Z - Zinfandel... but I don't feel like a typical red, I want White Zin though.

***
What a A-Z List to conclude my night! Thanks dear for your push.

22 Feb 2011

飲飲食食|飲食飲食(上)

又有新課,在作準備。

這回主題是酒食配搭,三個小時的課堂。從新再回顧一次自己對飲對食的體驗和認識。是呀,要從新再走一次。教學對我來說,不只是把我的經驗分享,還是從學生所見所聞,所知所識出發,希望能貼題和有深度之餘,也要照顧一些對課題不甚認識的。至於對有點認識的,既然來得上課,當然要肯定自己的基礎打得好,花點點時間温故知新,又何妨?

就這樣,我決定要從新於那個課題上,再走一次。從簡單直接至深入討論的,都要再來參詳一下。畢竟對課題有相當的認知程度,也不就等於善於表達和能夠透過活動教學,讓學生們明白箇中的理論或他們再要展下去的話,怎樣去找尋他們的方向。

說實話,若然於三個小時內,就能學得一手好功夫,又懂得所有的竅門的話,那我自己要好好思索一下,多年來的經驗是甚麼來的了。所以,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帶領學生們學懂發掘與探索,好讓他們也可以為未來鋪路,練得一身好功夫。

這裡談的功夫,是對飲對食的敏感度,和他們對飲對食的配搭態度。

當我在作準備的時候,我就想,從來我們都會說「飲食」,很少會說「食飲」吧!可見「飲」對我們有多重要呢!

(待續)

20 Feb 2011

好空洞喲!

早前的某一個晚上,跟好友用了一頓很普通的晚飯。普通得...沒有酒。感謝好友知道我的心意,飯後,移師到某酒店的酒吧。

不是第一次到那兒去,說真的,選那兒只因地方近,畢竟好友相聚時刻比酒來得更重要。打開酒單,只一兩款的選擇。那天還是處於「巴黎陰雨天」的心情,於是選了杯售的法國紅酒。

好友向來都不好酒,於是只我叫了一杯酒,他選了一杯沒酒精的。

有趣的是,他望著我那一杯酒,問我那杯酒可以嗎?我沒回應。然後,他拿起杯來,喝了一口。接著,他說:「怪不得,這杯酒好空洞喲!」。

聽罷,我只睜大了眼,看著好友,笑了一下。

好一句「好空洞喲!」。跟好友相識至今,知他不多喝酒,亦很少喝紅酒,拿起杯來,喝了一口,就想到以「空洞」一詞,來形容那一口酒。

好友的話,再次給我打了一枝強心針。真的,只要以平日對食對生活的感覺,用心去感受酒,誰也可以懂得品味葡萄酒。

橡木桶製作,也是一門手藝呀!

Eszencia

Eszencia - This absolute rarity gained from the free-run juice of the aszú ("botrytized" in Hungarian) grapes is a unique nectar with a honey-like concentration.

Note:
"aszú-eszencia" is different from "Tokaji eszencia". The former is essentially a type of aszú wines, which have gone through maceration & pressiing (whereas the latter did not). The latter is sweeter and more concentrated than honey (over 800 grams of residual sugar is not that abnormal) and it is virtually everlasting.

Tokaj's Healing Properties

醉心匈牙利酒之際,翻開酒書,讀到以下節錄:

Ancient Persians declared that wine is the king of medicines, the beautifier of man's face. Experts agree that this is true of Tokaj wines.

...

To preserve the queen's health, Maria Therese's doctor, Dr. Swieten, prescribed a daily dose of Tokaj, and the ruler also shared it with her parrot. Károly Lübeck, a 19th century doctor, believed that Tokaj wine increases the appetite, assists digestion, and helps with fevers.

...

Dr. Barna Keletnei, professor at the Debrecen Medical University Pharmaceutical Institute, has completed research using Eszencia as a cure for nervous disorders and stimulation of sex hormones. The ancients already knew about the nectar's powers as an aphrodisiac.

信不信由你。

資料來源:《Tokaj Wines》by Gyula Haraszti (ISBN-13: 9789630948654/ Publisher: Kossuth Publishing Co.)

愛上「品酒女」

在自己的私部落格寫過,酒不是好東西,男人不是好東西,女人也不是好東西(按此閱讀)。然後,我想續寫「品酒女更不是好東西,但一旦愛上,實在令人難捨難離」。

難捨難離的,不只是品酒女,更有她的酒和熱情。

總覺得周邊認識的品酒女,都很有活力,而且要抵得住酒精所帶來的影響,又能繼續喝個痛快的,好好享受而不致經常爛醉如泥的,總不免比較豪爽,卻又懂得在適當時候退避,推卻酒的誘惑。

男人愛上女人這不好的東西,已經有好些不能自拔之感,再要愛上品酒女這壞東西,簡直有如跌落於深淵之內。(註:當然,相對而言,女人愛上男人這不好的東西,更遇上品酒男,亦如是。)

愛上品酒女的男人,若然都是同道中人,愛酒如命的,可要好好留意家裡的酒藏,家賊難防。能一起分享的,當然最好,但要是大家都對酒帶點執著的,真的很易為酒而吵嚷。

若然男人並非愛酒之人,那就更要好好保重,保身保心。記得早前遇上一位初次見面的朋友,他跟另一位男性友人在談酒說,他認為懂得一點點葡萄酒知識,有助結識異性,亦可以在異性面前「威吓」。然後,我心想,要是不愛又不懂酒的男人愛上品酒女,實情是,他要「威」的話,實不容易,如果碰上的品酒女,眼睛跟白鴿有點相近似的話,也就更沒能成事,想「威」而又只會一點點的,多會觸礁而回。

外出用膳之時,男人少不免亦會遇上點難題。就算一早就為女伴遞上酒單,選擇放棄,由她選吧。最後,依然會有點麻煩,品酒女的口味和心情,隨時隨天氣變更,而且可能是她習慣了吃好的喝好的,結局可能是她挑剔揀擇,又或是男人打算請食飯請飲酒的話,荷包隨時會遭殃。

就是那樣,相信愛上品酒女的男人必定要好好保重,吃得多會胖,又因為以上所提及的情況,沒幾分耐性,也會招架不住,要好好保養心靈呀!

當然,也有的是,女人不壞,男人不愛。品酒女也可以是女中豪傑,如前文所說,男人一旦愛上,不能不再愛。加上,我早跟好友們說過了,女人總覺得年齡是秘密,是因為年齡增長有如「貶值」,不過,對我來說,若真的要談價值,品酒女的酒齡跟年齡一起遞增,學問亦會隨著年資而增加,實在年齡跟價值成了正比,只要身體健健康康,「增值」的潛能頗高。而且能夠成為品酒女的人,不多,正所謂物以罕為貴,所以,我看能跟品酒女談戀愛的,實是幸福的。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如果不愛又不懂酒的男人愛上品酒女,而又因為愛她而愛上了酒,那就更值得恭喜,能夠有緣走進那一個熱情的世界,還可以抵得住那些影響身心的因素,證明他是經得起考驗的,可喜可賀,這樣的男人,比任何人更幸福。

後記:所有的都只是忽發奇想,寫出來的。再次重申,讀者不要自己對號入座。

Botrytis cinerea

Botrytis cinerea - The fungus known also as 'noble rot'. When it attacks healthy, ripe grapes, it weakens the skin, speeding up the evaportation of water from the flesh of the grapes and causing them to shrivel.

As well as concentrating sugars and acids, the mould adds its own unique flavours to the wine.

Note:
1) A combination of factors is needed to make these wines:
- a problem-free ripening period to ensure fully ripe, healthy grapes;
- damp, misty mornings to encourage the growth and spread of the botrytis mould;
- warm dry afternoons to speed the drying out of the grapes.
2) The above conditions are found in very few wine growing regions, and cannot be relied on to occur every year.

甜酒,就只是甜而已嗎?

早陣子,心繫匈牙利的Tokaj,想起了那兒的一些甜酒(註:Tokaj並非只有甜酒,還有其他酒款。即使是甜酒之列,也有不同的酒款)。然後接下來的個多星期,魂魄繼續依附在甜酒身上。

品嚐了幾款甜酒以後,又再温故知新,重讀一些關於甜酒的資料,又在Youtube看看短片,身未能離開香港,還是希望透過虛擬網絡,讓眼睛和心靈到處遊歷一下。

於是,找來以下一段短片,談及的是著名甜酒區Sauternes(蘇玳):


以出產貴腐甜酒為名的Sauternes,位於波爾多(Bordeaux)市以南,若40公里外的地段,區內再細分有五個區域,其中的Barsac跟Sauterns均為法定產區,所以酒標上,會出現Appellation Sauternes Contrôlée/ Appellation Barsac Contrôlée,位於Barsac的酒莊有權選擇以Barsac或Sauternes標示。

法國的Sauternes-Barsac跟匈牙利Tokaj(註:Tokaj產區的全名實為Tokaj-Hegyalja)的地理位置相近似的是,大家都處於大河小流的交界位置,天然的濕度特別有利造就貴腐甜酒的貴族霉菌(Botrytis cinerea or Noble rot)生長。不同的是各家的葡萄品種、土壤、收採/選取葡萄和釀造方法。

暫不談那些技術性話題,品嚐美酒帶來的味道亦很重要。

甜酒這兩個字,給人的第一印象也許就只是甜。有時我會遇上一些對酒有興趣的,卻不愛甜吃的,聽見那兩個字,就卻步了,似是他們腦海裡有著一條方程式:我不愛甜=我不愛甜酒。

有可能他們試過了以後,依然覺得太甜了點,不過,品嚐甜酒的真味,實在要了解到底甜酒除了甜以外,有些甚麼獨特之處,有機會的是他們雖口說不愛甜,但依然會愛上它的韻味。

就以Sauternes-Barsac和Tokaji的甜酒為例,雖不能一概而論,但大體上,除了甜味,它們都擁有相當高的酸度,以平衡甜味所帶來的豐郁口感,使甜酒不會過膩。同時,當中亦有好些礦物味,於果香和蜜餞或蜜糖的口味之上,增添更多層次感。不能忽視的還有釀造過程中的木桶處理,它不但為葡萄酒帶來更多更複雜的味道,還有為酒添上點點色彩。當然,少不了的還有貴族霉所帶來的獨特味道(詳情,下回分解)。

若讀者有緣與甜酒相遇,慢慢細味,感受甜以外的其他味道吧!

12 Feb 2011

給我愛的送上自己最好的-但有例外。

前天跟好友透過MSN交談。她好奇地問我,那樣喜歡葡萄酒的我,我的另一半必定也喜歡葡萄酒。對話使我想起早前聽見的一段對話:

A君:「我太太唔鐘意飲酒,多數都係我一個人自己飲。」
B君:「都好吖,家賊難防呀!你唔駛担心會無端端唔見咗啲靚酒。」

***
剛剛在自己的另一個部落格寫到要給我愛的送上自己最好的(按此閱讀)。再次令我想起那「家賊難防」的對話。

然後,我想,那「最好的」或有例外,不包括我最好/最愛的葡萄美酒。要是我的另一半,真的也是愛酒之人,那倒不如他拿他最好的來跟我分享,(Excuse me,並非富豪的愛酒之人總想花較少的金錢多試美酒);若然我的另一半,他不是愛酒之人,那跟他分享我最好的酒,可苦了他,我猜他欣賞我多過我的酒。

結論:給我愛的送上自己最好的,不包括酒。

Serious wine lover|認真酒徒

A serious wine lover
= historian + artist + chemist + biologist + traveller + sensitive to color + sensitive to taste + sentimental + storyteller.

***
認真的酒徒
= 歷史學家+藝術家+化學家+生物學家+旅客+對顏色敏感+有敏銳的味覺+感情豐富+說故(事)人。

10 Feb 2011

妳開學未呀?

好友致電祝賀新禧,先是新年祝賀的四字詞一堆,然後她問我:「妳開學未呀?」。

感覺有點奇怪,從沒想過有一天會成為教育界的一分子。然而,當有天自己幾近每一個月都有上課的時間,那就不得不承認自己真的成為了教育界的一員。

前年代課,教的是還未有那所謂社會經驗的學生,相比今天所教的成人課程,有點不同。今天的學生,可說是來自五湖四海,大家都各自有過一些經歷和體驗,結果,課堂之上或以外的時間,就成了為交流的機會。

雖然自己站在那教台上,像是老師一樣,但怎說也好,畢竟大家見過的世界有點不一樣,有時,我還覺得談到人生經驗,可要跟學生們學習呢!

不過,話說回來,談到酒的體驗,我相信自己倒有足夠的熱誠和體驗,跟學生們分享一下。個人相信,作為學生,想學習的除了是書本之上的,還有是實踐體驗的分享。

曾經有人問我,你不是一直都用著那些教材嗎?不用怎樣預備了吧!?好該習慣了!我心想,或許是的,但又因為個人認為每一堂課都是跟不同的學生在對談,而且我希望可以分享的不只是書本上的一字一句,而包括我個人體驗的部份,結果,因為教學,我反而更加努力推動自己向前走多步,以較快的速度學習更上一層樓的東西,以帶給學生們多一些知識。

畢竟,成人學習,除了為考試合格以外,還應該得到真正能夠在生活上應用的知識和實用的品酒技巧。

有趣的是,由於現在教的科目是關於葡萄酒和烈酒,以及品酒學。酒本身雖只是一種飲料,但當中所包含的歷史或文化或整個葡萄栽種至釀造的過程是何等複雜,最後,我發現葡萄酒教學推使我更深入理解葡萄酒裡的一切,盡量達到融會貫通的層次,讓我於教學的時候,以較簡單的言語去解釋一些理論,好讓學生們有那基礎去再深入認識葡萄酒。

實在,酒的世界是那樣的廣,我不認為自己能夠跟學生們一起走大家的路,不過,我希望透過課堂的時間或課堂以後的協助或分享,使學生們能夠找到自己喜愛的葡萄酒,那不就已經足以令我功成身退,回到自己所沉醉的世界?

酒界也爭產!

前天在想古巴,到了Havana Club Rum的網頁瀏覽一番後,還是繼續情牽古巴,幾天以來都想著那熱情的RUM。然後,這個晚上,想起Bacardi,同時,讀到Bacardi/ Havana Club的爭產事件。

這次的爭產事件發生在西班牙,對簿公堂的是兩家有名的公司:Bacardi vs. Pernod Ricard。雖然暫時看來,西班牙政府否定了該品牌於西班牙的擁有權屬於Bacardi,但似乎政府還留有餘地,讓Bacardi宣佈會再次作出行動上訴。誰是誰非,又或到底最後誰勝誰負,終有日會揭曉。

然而,事件給我的啟示是,爭,沒完沒了。我,還是好好享受那一杯Mojito,靜觀其變吧!

按此瀏覽Bacardi官方新聞稿。

按此瀏覽Pernod Ricard官方新聞稿。

8 Feb 2011

古巴風情|Rum & Mojito。

星期日的晚上,本想飲葡萄酒。怎料,於那家酒店酒吧,我想點的都沒有,甜酒沒有,粉紅酒沒有。結果,我點了一杯MOJITO。

湊巧,星期一的午飯時間,無端跟好友談起古巴的蔗園來。惹來我對古巴的無限想念,所以找來以下的片段和網址,暫時抑制一下那思念之情。

文字介紹: Rum-Making Process / Rum process

6 Feb 2011

世界文化遺產 (下)

TOKAJ - 充滿了一種小鎮風情。寧靜之中,帶點熱鬧。來過TOKAJ,讓我對酒,有新的看法。

記得第一次真真正正參觀酒莊,是應商會的邀請,參加了到法國隆河丘(Rhône Valley)的考察團。那一回感受到的是種植葡萄的努力和出售葡萄酒的吃力。還有葡萄酒生產商對生意的那種憂慮。

在TOKAJ,我看到的,是居民對葡萄酒有著的一份熱愛,和葡萄酒如何融入生活。葡萄酒根本就是生活的一部份。隨街可以看到葡萄,後花園的空地上坐立了那高高的不锈鋼釀酒設施,普通的一間屋子都會連著地下酒窖,收藏著的「珍品」,雖然不是甚麼「名牌子」,但可以找到是多年以來的心血,有根本不會「入樽」的酒,有入樽了「自用」的... 還有那些「自家製」葡萄酒出售,沒有「入樽」的,「即塲」倒入膠樽,就是了!!

至於酒的種類,提到TOKAJ,又怎少得TOKAJI ASZÚ?跟法國SAUTERNES 的甜酒都屬於「貴腐酒」。釀酒的葡萄都在熟成時期經過天然霉菌的「腐蝕」。加上特別的釀造過程,為這類型的酒帶來獨特的芬芳之餘,更加添了陣陣的成熟韻味。相對於一般的白酒,它們擁有著無可媲美的層次感和魅力。亦因為收採的過程需要大量人手,小心翼翼地採摘,再說,不是每一顆粒都能被「霉菌」感染,於是,真正可以用作生產「貴腐酒」的葡萄來得更加「珍貴」。所謂「一分錢,一分貨」,這類的甜酒多是比較貴價的。

話說回來,TOKAJ 除了有名的TOKAJI ASZÚ,還有較普遍的白酒。而這個區的主要白葡萄包括 Furmint,Hárslevelű,Muskotály。在我的旅程中,到了一個家庭式的地下酒窖,試了三款白酒,同一年份,不同的葡萄品種,和不同的風格。有趣。

這一趟親身感受,讓我發現酒跟民生的關係,在世界各地有著各自的演繹。更加著迷....





世界文化遺產 (上)






喜歡酒,除了因為我鍾愛他/她的獨特之外,還有背後的歷史和文化。於2008年6月往歐洲跑了一趟,到訪位於匈牙利的一個酒區,感受一下那文化的氣息。這個酒區更於2002年被列入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名單中。她就是TOKAJ。

雖然自家工作沒有出售匈牙利的酒,但我認為真的要鑽研「酒」這門學問,則需要學習各國不同種類的酒。然後,再加上從試酒的過程裡所領略到的,配合個人親身在外地那些酒區所體驗的,才能真真正正更深入了解「酒」這一門。

話說回來,到TOKAJ 逗留了只短短兩天,不過,已足夠令人深深愛上這個地方。是那兒安然的生活和平靜的環境讓人嚮往。當然,還有這小鎮的居民對酒的重視...

詳細關於酒的,下回分解。

世界文化遺產一覽: http://whc.unesco.org/en/list/1063

23 Jan 2011

一枝花|醉中戏作(辛弃疾)

千丈擎天手,万卷悬河口。黄金腰下印,大如斗。更千骑弓刀,挥霍遮前后。百计千方久,似斗草儿童,赢个他家偏有。

算枉了、双眉长恁皱。白发空回首。那时闲说向,山中友。看丘陇牛羊,更辨贤愚否。且自栽花柳。怕有人来,但只道、今朝中酒。

19 Jan 2011

香檳的聯想(續篇):氣泡美學

香檳宴的席間,有人提到關於氣泡的問題。為何要有氣泡的酒款,為何要有修長的笛型酒杯,怎樣才算是「靚酒」,怎樣的氣泡才算是美。

前文說覺得香檳是情人,與香檳之間,總有著點距離,似遠亦近。加湊以上的問題,我想到欣賞香檳那些氣泡,到底是否真的有那準則?不從酒學的角度去看,從美學的角度出發,又如何?

就這樣,我想到兩本書。第一本是北大出版社的《談美》(按此詳閱書本資料),另一本是我沒有存貨的,是關於康德的美學審判(按此參閱網上資料)。

自己很有興趣探究何為美學。想知的不純粹在於利用技術去表達那所謂的美,而是到底美的真義是怎樣來的,又或者我們如何去審定眼前的東西是美的。不論是一幅藝術作品,一瓶酒,一件衣服,一幢建築物等等,似乎我們都會對之有所評,有所看法,有所謂的審美眼光。

我真的有那眼光嗎?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看著那一杯香檳,想著美學,想著那兩本書,我就拍了以下的一張相。那是我心中的香檳,心中的美。那些隨著空氣散發出來的氣泡,曇花一現,轉瞬即逝。或許,那也是美的一部份。

從來,美,都是那頃刻間的感覺。即使眼見的不再,那份感覺,永不變更,那就是美。

***
看!那些氣泡,那些曖昧,那些情懷,那些朦朧... 我心裡的香檳,就是這樣。

18 Jan 2011

香檳的聯想。

是夜的香檳酒宴,讓人再次親近香檳,引來點點聯想。

以前總覺得香檳是喜慶的代表,它所蘊含的意義甚至不在於酒本身。然後,前幾年倒數之時,主人家送來幾近二十年前的年份香檳,沒氣泡的美妙,但暗藏著歲月所留下來的痕跡,帶著無限韻味。自此,我對香檳的情感也漸漸改變了。

今晚,酒宴的題目為香檳,沒有特別名貴的,只來了KRUG Grande Cuvee、Dom Perignon 2002和Pol Roger 2000。然而席間的分享和對談,卻惹來我對香檳的聯想。忽然間,我有感香檳是那樣醉人,那樣迷人,然而,雖觸得到,但不易明白,不易理解。它使我覺得香檳是情人,只能永遠是情人,或曾經擁有,令人回味,當中的曖昧,似是而非,更耐人尋味。

無論那香檳的風格是較女性化的,柔情的,似水的;又或那香檳是較有骨幹的,讓人聯想起比較男性化的個性,跟香檳的關係依然只能成為情人知己。不能天天對望,卻會思念想念;很想擁抱,甚至佔有,但走近了,抱過了,就發現不能完全擁有。

距離,似遠亦近。


後記;也許因為香檳的細緻氣泡,我總覺得香檳是女人,就算擁有較被喻為男性化的剛強酒體,我還是覺得那是女人來的,只是有較剛烈的性格而已。於是,寫畢上文,我想起一首歌:


除了因為意識上,我想起這首歌,還有某些歌詞讓我認為那是在談香檳呀!

16 Jan 2011

從此與酒結下不解緣。

星期六晚的酒聚,帶來不少樂趣和笑聲。同場加映的是餐廳出現了罕見的貴客,帶來無限驚喜,甚至奪走了大家對桌上美酒佳餚的注意力,雖真的有點驚嚇,但也是歡笑收場。

席間,酒友們問我何以會從事葡萄酒業的工作,結果,我又不厭其煩最說多遍關於我走入葡萄酒界的故事。故事驅使酒友說了一句「從此與酒結下不解緣」。

其實,早於自己投身葡萄酒業的時候,就有此感覺。「酒」幾乎跟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都連繫上,關於家庭、友情、愛情、旅行、學習和工作等等,一切都與酒有闗。有緣在我的人生路上相遇的朋友,都因著我可以把喜好的和生活其他相關的結合在一起,而說過恭喜的說話。

或許有點難以想像,因為那些結合,我的生活真的從此而改變了,我的生活圈子,我對生活的看法,我怎樣看自己的世界和外面的世界,一切都因酒而改變了。

正面的,當然是以上所提過的情形;負面的,有人說我停不了的在「硬銷」,也有人說我透過私人義務的工作去謀取一己私利,做生意。不只一次的狠評,使人氣餒得很,但沒法子,我只能繼續深信時間可以證明一切,和努力叫自己堅持立場。說真的,因為那些所謂的「避嫌」,有時自己不得不放棄某些大好機會,於是,因為把喜好與工作結合而值得慶幸的背後,實際上,也要背負不少損失或閒言閒語。

幸而,因為酒,我交了不少好友,不少能分享與交流的好友,談天說地,無所不談。非因酒精的影響,而是基於大家對於個人喜愛的東西,而建立了溝通的橋樑,我分享自己對酒的所知所愛,好友則分享他們各自對自己所愛所好的細節,最後成了「知識交流」,交流確實讓我眼界大開,又透過這些對話,我感受到世界之大,和更加懂得尊重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所好,每個人亦有個人的長處與專業。

因為酒,我的生活變得十分充實。有人會以為酒精為禍,但其實若視酒為文化產物,又或者是科學所生產出來的飲料,學問可以無窮無盡。若將之變成為事業,涉及到商業,那又是另一門生意上的學問。輾轉間,我從酒行裡的小員工,變成了「自由人」、「葡萄酒旅客」、「葡萄酒導師」、「寫作人」,同時繼續鑽研酒學。

酒,亦間接驅使我走出去,游走於世界不同的國度。當中的體驗,令我反思,回想,展望。旅途上所遇到的人和事,使我能夠放開懷抱,去感受世界,並且相信若然是真心以誠對待別人,心境也會變得更開朗,能豁達看人生,即使生活上遇到甚麼不快或挫折,總能從容面對。所謂「相由心生」,酒在不知不覺間使我學會了常歡笑,更學會了不過於執著。

與酒結下的緣,早就定了,是一生一世的了。

女人與酒(下)

[續上篇]

雖然作為一位葡萄酒市場學的導師,亦在葡萄酒業工作了一些日子,相信男或女對葡萄酒或酒精類飲品有著不同的印象,而事實上,男/女的身體對酒精的汲取量,確又有不同,但我認為不論男人或女人,都可以對酒精有著一份熱情和尊重。

前文的閒話,只是個人從觀察中得來的,自問葡萄酒或其他酒精類飲品對我來說,是生活的一部份;又因為葡萄酒的世界是如斯的廣,追求相關的學問驅使我更加努力走出去那個大世界,看看外面的各種文化與生活細節。

不否認,酒精真的會讓人醉倒,它亦能釀成不少意外或帶出不少問題。在外國,酗酒的問題還演變成社會問題的其中一項,有些地方,更有戒酒中心,有如酒是毒品一樣,害人不淺。另外,也有好些對於酒精的負面想法,尤其是當人們把酒與(女)色拉在一起的時候,可以惹來無限的遐想。

曾試過跟好友在酒吧流連,也在酒部工作了幾個月,真的遇上過有些人來喝酒,是為了喝個爛醉;也有人是為了女色才到酒吧,當中也聽聞過不少故事。作為愛酒的女人,我不視酒為使人麻醉的一種工具,亦不認同男人與女人一起喝酒,就等於跟那男女關係拉上。

從來,物極必反,而且我相信「念」才是各式各樣的思想行為的主謀。所以,重點其實不在於酒精,而是在於一個人是否過份沉迷,又或者我們對一件事或一件物,抱著怎樣的態度和如何去理解事或物的本身,繼而作出判斷去看待事物。

對於外間的那些言論,我猜自己已學會一笑置之,置身度外。最重要的是,我的腦海裡有著因為關於酒精的負面訊息而建立了出來的「危機意識」,同時,自己能堅持多年來所確立的正面態度,那又何懼會遇上那些所謂「危險」的問題。若然真的遇上,出事了(Touchwood),那也是命是時了。不打緊,活在當下,才是生活的真義。

9 Jan 2011

女人與酒(上)

有說「酒色財氣」,那是前人所說的養生四戒。猜「養生」有著心平氣和之味,酒、色、財、氣又確會令人為之激動,難以有平靜的心情,而若能夠心平氣和過日子,又的確可以讓人輕鬆愉快,享安逸之樂。

作為女性,又是愛酒之人,我亦不停以酒之名,跟好友相聚,身邊又有幾位好兄弟和其他男性朋友,我就不期然想起「酒色財氣」四個字,難道不酒不近色,就是養生之道了麼?若然如此,那我就真的不知如何是好?既要收起自己,又不能顯露出自己愛酒的心情,再推想下去,就是我不知怎樣過我的生活了。

當然,我相信「酒色財氣」為養生四戒的背後意義是不過量,不過份沉迷,才最重要。實在,人生路上的每一件事也該如此,能懂得那中庸之道,就能心平氣和,延年益壽,達到養生的效果。

話說回來,以上的忽發奇想,驅使我想到「女人與酒」這話題。加上從事關於酒的工作之今,遇上過頗多有趣的問題,亦因為酒緣,巧遇不少令人語塞的情景,加湊起來,造就了我重新思考「女人與酒」,繼而變了思考(我的)人生和生活點滴。

不如在此,先分享我遇過或聽聞過的有趣問題:
「我睇妳斯斯文文,唔似做酒喎!」
(心想1:從事酒業的,都是粗獷的嗎?)
(心想2:斯文的,就不會選擇從事酒業的嗎?)

「女人做酒,唔好呀!飲咁多,好傷皮膚呀!」
(心想1:誰說從事酒業的,就等於會飲很多的酒?確要多試多飲,但未至於一定會飲十分之多,因而導致傷害皮膚。睡眠不足,或受紫外線影響,皮膚質素亦可變差吧!)

「做酒,拋頭露面呀!妳有冇蝕底過呀?」
(心想1:我確信「酒後亂性」,但前文已經提過,一切的「亂」實源自過份沉迷或則重過量,根本不關乎酒本身。加上,我深信自家對酒和飲酒的態度,不會惹出事端來,猜提問之人想多了吧。不過,相信那位是出於好意與關懷,感謝。)

「妳做酒呀?我唔飲酒架!女仔飲酒,好易蝕底俾人!我都唔去酒吧架!」
(心想1:無言以對,不予置評。)

「嗰個邊個嚟呀?坐得咁近妳呀?仲咬晒耳仔喎...」
(心想1:就算平日上課,聽不明白,向鄰坐朋友詢問,要小聲點,也會咬耳仔。真的要對酒公平點,不要歧視它呀!亦要對那些供應酒的場所公平一點,有些因為有人在現場獻唱,實在咬耳仔之動作,是不想打擾獻唱者而已。)

「要識女仔,要識啲酒啦!唔係去到餐廳,唔識叫酒,好樣衰。」
(心想1:其實有些女士,真的不喝酒。男士們,不要介懷。)
(心想2:就算男士們遇上會喝一點酒的女士,她也未必特別在意身邊的男士是否真的懂得點酒。畢竟,若然是兩情相悅,有情飲水飽,酒只是枱上的一杯飲料,誰會在乎?)
(心想3:若然男士們遇上「品酒女」,我只想說句「祝好運」。也要祝我的未來愛人好運。暫不詳談,下回分解。)
(心想4:若然接收這句話的男士,早就想到這一點,而又只一心想show-off的話,早就學會了那些點酒的技倆;要是他們根本不在乎,那猜他們對酒實在沒興趣,就算遇到心儀的,也不該/不會投放太多心思在這一方面,還是花多點時間去了解那一位她吧!)

[待續。下回再談以上的巧遇為我帶來的啟發與思考所得出的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