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個人的私博客寫了兩篇題為「欲語|無言(上/下集)」的文章,然後遇上一曲"I'll Have To Say I Love You In A Song",忽然想起意大利的Traminer。
按此聆聽。
[待續]
31 Dec 2010
19 Dec 2010
是日酒心情:法國南部+天堂的日落。
星期六的晚上,應邀出席某報館的葡萄酒晚宴活動。沒有甚麼工作坊的學術元素,卻於晚膳期間,跟參加者淺談葡萄酒的體驗。是晚的活動,只出動了兩款葡萄酒,一白一紅。
雖然天氣還是頗寒冷,但綜觀參加者的意見,倒是凍飲的白酒較受歡迎。那是一枝來自法國南部產區Coteaux du Languedoc的餐酒。入口有豐富果香,帶點白花的清香,收結有些天然酸度,頗為怡人。湊巧,這天的活動舉行地點為尖沙咀中港城的平台,望出去就是維港兩岸的景色,又可以看到中環和上環一帶的聖誕燈飾,更有露台讓人吸點新鮮空氣。
這些加起來,就令我想起一首名為Sunset in Paradise(譯:天堂的日落,按此收聽。)。心想,要是在法國南部,游走於該區的葡萄園,又或再向東走,往著名城市康城(Cannes)或尼斯(Nice)。要是能夠喝著白酒,欣賞日落景色,那就更加相得益彰。
如此寫意生活,實在是人人都想擁有。努加吧,期待全力工作過後的悠長假期。
[關於活動花絮和Languedoc的詳細資料,下回分解。]
雖然天氣還是頗寒冷,但綜觀參加者的意見,倒是凍飲的白酒較受歡迎。那是一枝來自法國南部產區Coteaux du Languedoc的餐酒。入口有豐富果香,帶點白花的清香,收結有些天然酸度,頗為怡人。湊巧,這天的活動舉行地點為尖沙咀中港城的平台,望出去就是維港兩岸的景色,又可以看到中環和上環一帶的聖誕燈飾,更有露台讓人吸點新鮮空氣。
這些加起來,就令我想起一首名為Sunset in Paradise(譯:天堂的日落,按此收聽。)。心想,要是在法國南部,游走於該區的葡萄園,又或再向東走,往著名城市康城(Cannes)或尼斯(Nice)。要是能夠喝著白酒,欣賞日落景色,那就更加相得益彰。
如此寫意生活,實在是人人都想擁有。努加吧,期待全力工作過後的悠長假期。
[關於活動花絮和Languedoc的詳細資料,下回分解。]
16 Dec 2010
是日酒心情:法國布根地(Burgundy, France) -美酒篇。
有說布根地的葡萄酒似是洋蔥,不是因為氣味相近,而是因為布根地的葡萄酒所帶出的變化和其層次感就跟洋蔥一樣,有著數不出的層次。
***
要數我最喜愛的葡萄酒區,布根地必列十大名單之上。話雖如此,整個酒區有著千千萬萬的葡萄酒款,加上各個年份也有不同的特性,自己算不上喝過很多來自這區的酒款,不過,在此亦希望分享點點關於這個產區的點滴,好讓大家一起暢遊於這個產區,感受一下那細緻的味道。
布根地酒區,英文名為Burgundy,法文則為Bourgogne。此區位於法國的「兩點鐘位」附近(多得「暗中品酒」的長期訓練,近日愛上了以這樣的方式談方位,真的十分清楚準確),座落在薄祖萊(Beaujolais)/隆河區(Rhône Valley)的北面。主要白葡萄品種為夏多內(Chardonnay)和黑葡萄品種黑皮諾(Pinot Noir)。
相信鍾愛葡萄酒的人,都會認同布根地的葡萄酒確實有著一種耐人尋味的韻味,是其他法國產區無法媲美的。更有趣的是,布根地的葡萄酒款可以變化萬千,然而大多數都只以Chardonnay(白酒)或Pinot Noir(紅酒)釀造。以單一葡萄品種造出那樣細膩和充滿變化的美酒,殊不簡單。
要深入淺出明白變化的根源,那就先要明白風土條件(Terroir)的理念。起源於法國的概念,基本上,它泛指葡萄園所處位置的土壤、地勢和天氣,這些因素加湊起來,便造就了不同年份和來自不同葡萄園的葡萄之分別,繼而影響到葡萄酒的風格。
再者,布根地人相信每一塊葡萄田都有個別的風土條件,於是,那就產生了比風土條件更為微觀的概念:不只每個產區有個別的風格,每個葡萄園的田地都擁有個別不同的「條件」,素質亦有所差別。這就引申到Cru/ Climat/ Lieu-dit的理念了。
因此,我以為要真正認識布根地的葡萄酒,除了要多試不同的酒款,還是好好記認不同的葡萄田園才可!
[更多關於布根地的,陸續有來。]
***
要數我最喜愛的葡萄酒區,布根地必列十大名單之上。話雖如此,整個酒區有著千千萬萬的葡萄酒款,加上各個年份也有不同的特性,自己算不上喝過很多來自這區的酒款,不過,在此亦希望分享點點關於這個產區的點滴,好讓大家一起暢遊於這個產區,感受一下那細緻的味道。
布根地酒區,英文名為Burgundy,法文則為Bourgogne。此區位於法國的「兩點鐘位」附近(多得「暗中品酒」的長期訓練,近日愛上了以這樣的方式談方位,真的十分清楚準確),座落在薄祖萊(Beaujolais)/隆河區(Rhône Valley)的北面。主要白葡萄品種為夏多內(Chardonnay)和黑葡萄品種黑皮諾(Pinot Noir)。
相信鍾愛葡萄酒的人,都會認同布根地的葡萄酒確實有著一種耐人尋味的韻味,是其他法國產區無法媲美的。更有趣的是,布根地的葡萄酒款可以變化萬千,然而大多數都只以Chardonnay(白酒)或Pinot Noir(紅酒)釀造。以單一葡萄品種造出那樣細膩和充滿變化的美酒,殊不簡單。
要深入淺出明白變化的根源,那就先要明白風土條件(Terroir)的理念。起源於法國的概念,基本上,它泛指葡萄園所處位置的土壤、地勢和天氣,這些因素加湊起來,便造就了不同年份和來自不同葡萄園的葡萄之分別,繼而影響到葡萄酒的風格。
再者,布根地人相信每一塊葡萄田都有個別的風土條件,於是,那就產生了比風土條件更為微觀的概念:不只每個產區有個別的風格,每個葡萄園的田地都擁有個別不同的「條件」,素質亦有所差別。這就引申到Cru/ Climat/ Lieu-dit的理念了。
因此,我以為要真正認識布根地的葡萄酒,除了要多試不同的酒款,還是好好記認不同的葡萄田園才可!
[更多關於布根地的,陸續有來。]
Climat
Climat - French, particularly Burgundian, term for a specific vineyard site defined by, as the name suggests, all of its climatological as well as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otherwise known as Terroir.
Thus the Burgundian grower uses the word climat interchangeably with 'vineyard'.
Thus the Burgundian grower uses the word climat interchangeably with 'vineyard'.
Lieu-dit
Lieu-dit, French term used quite generally to refer to the local, traditional name of a small area of land, usually defined by topography or history. Such locally given names are also used more specifically, especially in Burgundy, to refer to a plot of land or vineyard within a larger appellation.
Cru
Cru - French specialist term for a vineyard, usually reserved for those officially recognized as of superior quality.
In English the word is often translated as 'growth'.
In English the word is often translated as 'growth'.
是日酒心情:法國布根地(Burgundy, France) -音樂篇。
前文提到配合心情的歌曲來自歌劇卡門(Carmen)。或許會有朋友以為自己不懂音樂,又或者覺得歌劇跟自己距離很遠,但其實不少香港人耳熟能詳的歌曲都是來自卡門這歌劇的。
其中一首,正是來自此歌劇的序曲Habanera(別稱"L'amour est un oiseau rebelle."/"Love is a rebellious bird")。先看以下片段,喚醒一下記憶吧!
黑白片時代,有葛蘭的一曲:
現代男版,有羅文:
現代女版,有張惠妹:
***
記起了吧?
卡門出自音樂家Georges Bizet(比才)之手,於1875年3月正式於法國巴黎面世。可是,世事難料,他於作品公演後三個月,忽然因病離世了。多麼可惜的「寫實故事」,跟卡門的故事內容倒有三分似,歌劇的結尾也是令人感到點點惋惜的。然而,故事裡充滿著豪邁的熱情奔放,卻又帶著那女性的媚態。
猶記得我看卡門的是2008年,地點是意大利羅馬歌劇院。在那兒欣賞歌劇,簡直是「原汁原味」,環境氣氛與場景,都充滿著那種味道。雖然沒有美酒相伴,但還是那樣的醉人。
就這樣,當我想著駕那保時捷暢遊法國布根地之時,我就回憶起當年欣賞歌劇的醉人時光和故事裡的「女人味」,實跟布根地美酒互相映襯。
有興趣聽聽以上曲目的純音樂版,可以按此收聽。
另,若想一睹於羅馬歌劇院的原作節錄,可按此收看官方的YOUTUBE片段。
最後,在此分享自家關於「卡門體驗」的收藏,包括當年歌劇場次的票尾,謝幕時的情景和於克羅地亞購入的卡門曲譜(註:曲譜裡印著意大利文的歌詞,並寫著是1907年於意大利米蘭出版的):
其中一首,正是來自此歌劇的序曲Habanera(別稱"L'amour est un oiseau rebelle."/"Love is a rebellious bird")。先看以下片段,喚醒一下記憶吧!
黑白片時代,有葛蘭的一曲:
現代男版,有羅文:
現代女版,有張惠妹:
***
記起了吧?
卡門出自音樂家Georges Bizet(比才)之手,於1875年3月正式於法國巴黎面世。可是,世事難料,他於作品公演後三個月,忽然因病離世了。多麼可惜的「寫實故事」,跟卡門的故事內容倒有三分似,歌劇的結尾也是令人感到點點惋惜的。然而,故事裡充滿著豪邁的熱情奔放,卻又帶著那女性的媚態。
猶記得我看卡門的是2008年,地點是意大利羅馬歌劇院。在那兒欣賞歌劇,簡直是「原汁原味」,環境氣氛與場景,都充滿著那種味道。雖然沒有美酒相伴,但還是那樣的醉人。
就這樣,當我想著駕那保時捷暢遊法國布根地之時,我就回憶起當年欣賞歌劇的醉人時光和故事裡的「女人味」,實跟布根地美酒互相映襯。
有興趣聽聽以上曲目的純音樂版,可以按此收聽。
另,若想一睹於羅馬歌劇院的原作節錄,可按此收看官方的YOUTUBE片段。
最後,在此分享自家關於「卡門體驗」的收藏,包括當年歌劇場次的票尾,謝幕時的情景和於克羅地亞購入的卡門曲譜(註:曲譜裡印著意大利文的歌詞,並寫著是1907年於意大利米蘭出版的):
是日酒心情:法國布根地(Burgundy, France)
昨晚忽然心血來潮,到了最心愛的跑車品牌網站,再次瀏覽一下,親親那在遙遠的摯愛,好讓自己在百忙中,也得到點點安慰,繼續好好走。
然後,我遇見:
(http://www.porsche.com/pap/motorsportandevents/travelclub/tours/tourburgundy/)
那是我夢寐以求的旅程:駕著跑車遊走於酒莊之間,中途可以找個葡萄園,欣賞風景之餘,又可以品嚐一下美酒,作樂一番。
雖然好友說德國名車與法國美酒未必可以好好走在一起,然而我相信世界大同(至少我心裡有那信念,即使外界有著各式各樣的政治軍事鬥爭或種族間的紛擾,我依然相信每個人各有長短,其實人人平等),有車有酒,有風有陽光有美景,又有志趣相投的好友相伴,就是了。
今早醒來,一如以往,忙著。現在午飯時間(多謝好友們關心,為了答謝你們,我會吃午飯!),還是想著法國,依然在想念親愛的布根地(Burgundy),於是特意在此先留言,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心情,希望大家在百忙之中,能好好走著,假期快到了!記緊好好享受~!
話說回來,除了名車與葡萄園令人精神為之一振,還有相襯的美酒和音樂。所以特以在這送上配合時日心情的音樂與美酒:比才(Bizet)的卡門(Carmen)和布根地(Burgundy)的美酒!
[關於音樂與布根地美酒的點滴,下回分解。]
然後,我遇見:
(http://www.porsche.com/pap/motorsportandevents/travelclub/tours/tourburgundy/)
那是我夢寐以求的旅程:駕著跑車遊走於酒莊之間,中途可以找個葡萄園,欣賞風景之餘,又可以品嚐一下美酒,作樂一番。
雖然好友說德國名車與法國美酒未必可以好好走在一起,然而我相信世界大同(至少我心裡有那信念,即使外界有著各式各樣的政治軍事鬥爭或種族間的紛擾,我依然相信每個人各有長短,其實人人平等),有車有酒,有風有陽光有美景,又有志趣相投的好友相伴,就是了。
今早醒來,一如以往,忙著。現在午飯時間(多謝好友們關心,為了答謝你們,我會吃午飯!),還是想著法國,依然在想念親愛的布根地(Burgundy),於是特意在此先留言,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心情,希望大家在百忙之中,能好好走著,假期快到了!記緊好好享受~!
話說回來,除了名車與葡萄園令人精神為之一振,還有相襯的美酒和音樂。所以特以在這送上配合時日心情的音樂與美酒:比才(Bizet)的卡門(Carmen)和布根地(Burgundy)的美酒!
[關於音樂與布根地美酒的點滴,下回分解。]
「終身學習」。
應邀出席某院校的講座,參加分享會的「聽眾」是其他的教職員,主題是「終身學習」。因應這主題,我定了自己的演講題目為「Learning In Action」。
問心,步上教學路途以前,實在沒想過要從事教育工作,猶記得讀書時代,身邊不少同學都會兼職作補習老師,可是我卻不太情願當補習老師,總覺得自己沒有耐性,又不懂跟那班與自己思維處於不同層次的學生溝通,於是我選擇了提早處身「社會大學」,做兼職去。
直至自己在葡萄酒業待了好一些日子,我發現原來分享知識是頗令人嚮往的事情,同時又是充滿挑戰性的工作。這麼說是因為既要成為教育工作者,給予學生一些指導,自己就要更落力向前走,務求以最快的速度吸收新資訊,希望可以跟學生分享,自己也要對主教的學科有深入的認識,要保持思路清晰,帶領學生好好學習。
另一邊廂,導師所擁有的知識和經驗越是豐富,就越容易走進「死胡同」,不斷用那些「高深莫測」的語言來講學,結果到頭來,學生所得到的可能只是表面的所謂知識,卻得不到知識或學習過程當中的智慧。
當然,知識的傳遞很重要,若不然,學生又何以要來上我的課,然而,在我看來,無論如何,課堂總有完結的一天,但知識的領域卻可以是無限的。於是,我想輸送知識的同時,啟發學生的思考,驅使他們懂得怎樣在課堂過後,依然可以繼續學習,來得十分重要,那便是前文提及的「智慧」。
我相信那樣的智慧得來不易,亦未必可以靠導師多說幾句,多送幾頁的講義就能成事,即使導師有那智慧,又十分願意分享,如何分享,如何把智慧傳授開去,如何推動學生們想方法去理解,那又是別的議題。
要是再多想一下,教授成人課程,另一個難處是每個人都可能來自不同的背景,擁有不同的思維模式和經驗,他們的學習方式或接收知識的程度,可以是非常參差的。
就是因為以上的種種和個人的教學經驗,我選擇以「Learning In Action」為題跟其他導師分享。所謂「In Action」,說透了就是學生需要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加上親身體驗,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去不斷學習,從而達至「終身學習」。
後記:同場作為講者的還有另一位擁有豐富經驗的前輩,他的分享亦令我獲益不少。
14 Dec 2010
全酒日。
晚上九時,終於可以好好坐下來吃飯:是今天的第一口食物。
整天忙著,完成了三場試酒會:中午十二時開始第一場試酒會,甫完成就轉場到下一站,再次走進黑暗世界,作了兩場「暗中品酒」。本來中間有半個小時的小休時間,但最終還昰花了在會議上,再加上要怱怱忙忙吃的話,倒不如不吃,因為覺得有點對不起那些食物吧。就這樣,這一天待至晚上九時許才進餐。
不過,這天全情投入我的葡萄酒世界,結果,是日成了我的「全酒日」。
其實,或許那也不是第一次,但近幾個月,已經盡量避免這樣的情形,畢竟隨著年紀增長,身體的健康指數似乎比以前更難保持在一定的標準程度。然而,這天的「全酒日」只讓人看起來紅光滿臉,一點醉意也沒有,而且還更加投入酒世界,跟參加者分享葡萄酒的點滴。同時,我發現酒的確是我的「養命」原料,配合食物所得到的快樂雖重要,但酒本身其實已足夠了。
怪不得當我跟好友說著「今天沒酒喝,明天我就死掉了」,他回贈說:「Jennifer,我看不是哩,妳該說明天沒有酒,今天就死掉了」。他想得很通透,我亦慶幸有那了解我的好友,沒酒的話,不用等明天。
後記:感謝好友的贈言,它成了我新的葡萄酒分享天地的主題金句。
整天忙著,完成了三場試酒會:中午十二時開始第一場試酒會,甫完成就轉場到下一站,再次走進黑暗世界,作了兩場「暗中品酒」。本來中間有半個小時的小休時間,但最終還昰花了在會議上,再加上要怱怱忙忙吃的話,倒不如不吃,因為覺得有點對不起那些食物吧。就這樣,這一天待至晚上九時許才進餐。
不過,這天全情投入我的葡萄酒世界,結果,是日成了我的「全酒日」。
其實,或許那也不是第一次,但近幾個月,已經盡量避免這樣的情形,畢竟隨著年紀增長,身體的健康指數似乎比以前更難保持在一定的標準程度。然而,這天的「全酒日」只讓人看起來紅光滿臉,一點醉意也沒有,而且還更加投入酒世界,跟參加者分享葡萄酒的點滴。同時,我發現酒的確是我的「養命」原料,配合食物所得到的快樂雖重要,但酒本身其實已足夠了。
怪不得當我跟好友說著「今天沒酒喝,明天我就死掉了」,他回贈說:「Jennifer,我看不是哩,妳該說明天沒有酒,今天就死掉了」。他想得很通透,我亦慶幸有那了解我的好友,沒酒的話,不用等明天。
後記:感謝好友的贈言,它成了我新的葡萄酒分享天地的主題金句。
1 Dec 2010
家的感覺。
星期一的一頓「飯堂晚飯」+老白干+70度原酒,為我和好友帶來一篇文章的題目:「家的感覺」。然後,我們約定要各自寫一篇文章,談談這份感覺。
要道出「家的感覺」,談何容易?可能那是很簡單,而且真接的感覺,但是也因為那是多麼直接的思想,要將之化為文字,頗考功夫。就算我能夠說出來,從何說起,又是另一個問題。
然後,前天跟另一好友用晚飯,告知好友那天的「70度原酒聚」和那一個「家的感覺」的題目,好友問我如何以簡單的文字去形容那種「家的感覺」,我第一句說:「有飯食」。猜是週一那個晚上的同枱飯局,讓我有那一種感覺吧。一家人,有家的感覺,不就是一起坐下來吃飯的時候嗎?(當然,在飯桌上多添一瓶酒,那就更好了!)
不過,這一回跟好友在飯桌上再談了一會兒,我就發現,「家的感覺」源自跟自己同行的,吃甚麼可不是那樣重要哩。是那種親切,讓我們有那家的感覺。
很感謝這一個星期遇上的人和事,星期一的「70度原酒」使我更加精神爽利,整個星期都充滿活力;然後好友那一句「捨命陪君子」(好友說我要捨命陪她這位君子!好呀!妙絕!)讓人精神抖擻,難得有那率真的好友呀!星期中旬,好友的喜慶事為我帶來新的衝擊,再一次給我帶來那家的感覺,和那種同行與互相支持之感。
還有外甥因肺炎,要住醫院數天,到醫院探望,陪著小外甥,看到他雖然個子小小,生命力的強勁,驅使我想著,無論遇到甚麼困難或不快之事,也要好好堅持,要撐下去,作為他的「花姨」,我會是他的榜樣呀,所以無論有多忙碌,我也要抽時間到醫院為他打氣,好讓他感受到「家的感覺」。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年間,我發現「家的感覺」還有對於祖國的情懷。即使自己身在香港,亦對於現今中國的社會有點不滿,但畢竟那是我的家國。多謝那些「飯堂晚飯」+老白干+70度原酒,還有好友為我帶來那一趟「愛回家」的高鐵之旅,使我真真正正感受到何謂家國。
後記:相信這一份「家的感覺」會一直延續下去,我更希望那份感覺可以擴展至我愛的人心中。
要道出「家的感覺」,談何容易?可能那是很簡單,而且真接的感覺,但是也因為那是多麼直接的思想,要將之化為文字,頗考功夫。就算我能夠說出來,從何說起,又是另一個問題。
然後,前天跟另一好友用晚飯,告知好友那天的「70度原酒聚」和那一個「家的感覺」的題目,好友問我如何以簡單的文字去形容那種「家的感覺」,我第一句說:「有飯食」。猜是週一那個晚上的同枱飯局,讓我有那一種感覺吧。一家人,有家的感覺,不就是一起坐下來吃飯的時候嗎?(當然,在飯桌上多添一瓶酒,那就更好了!)
不過,這一回跟好友在飯桌上再談了一會兒,我就發現,「家的感覺」源自跟自己同行的,吃甚麼可不是那樣重要哩。是那種親切,讓我們有那家的感覺。
很感謝這一個星期遇上的人和事,星期一的「70度原酒」使我更加精神爽利,整個星期都充滿活力;然後好友那一句「捨命陪君子」(好友說我要捨命陪她這位君子!好呀!妙絕!)讓人精神抖擻,難得有那率真的好友呀!星期中旬,好友的喜慶事為我帶來新的衝擊,再一次給我帶來那家的感覺,和那種同行與互相支持之感。
還有外甥因肺炎,要住醫院數天,到醫院探望,陪著小外甥,看到他雖然個子小小,生命力的強勁,驅使我想著,無論遇到甚麼困難或不快之事,也要好好堅持,要撐下去,作為他的「花姨」,我會是他的榜樣呀,所以無論有多忙碌,我也要抽時間到醫院為他打氣,好讓他感受到「家的感覺」。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年間,我發現「家的感覺」還有對於祖國的情懷。即使自己身在香港,亦對於現今中國的社會有點不滿,但畢竟那是我的家國。多謝那些「飯堂晚飯」+老白干+70度原酒,還有好友為我帶來那一趟「愛回家」的高鐵之旅,使我真真正正感受到何謂家國。
後記:相信這一份「家的感覺」會一直延續下去,我更希望那份感覺可以擴展至我愛的人心中。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