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Dec 2010

是日酒心情:意大利的Traminer

於個人的私博客寫了兩篇題為「欲語|無言(上/下集)」的文章,然後遇上一曲"I'll Have To Say I Love You In A Song",忽然想起意大利的Traminer。

按此聆聽。


[待續]

19 Dec 2010

是日酒心情:法國南部+天堂的日落。

星期六的晚上,應邀出席某報館的葡萄酒晚宴活動。沒有甚麼工作坊的學術元素,卻於晚膳期間,跟參加者淺談葡萄酒的體驗。是晚的活動,只出動了兩款葡萄酒,一白一紅。

雖然天氣還是頗寒冷,但綜觀參加者的意見,倒是凍飲的白酒較受歡迎。那是一枝來自法國南部產區Coteaux du Languedoc的餐酒。入口有豐富果香,帶點白花的清香,收結有些天然酸度,頗為怡人。湊巧,這天的活動舉行地點為尖沙咀中港城的平台,望出去就是維港兩岸的景色,又可以看到中環和上環一帶的聖誕燈飾,更有露台讓人吸點新鮮空氣。

這些加起來,就令我想起一首名為Sunset in Paradise(譯:天堂的日落,按此收聽。)。心想,要是在法國南部,游走於該區的葡萄園,又或再向東走,往著名城市康城(Cannes)或尼斯(Nice)。要是能夠喝著白酒,欣賞日落景色,那就更加相得益彰。

如此寫意生活,實在是人人都想擁有。努加吧,期待全力工作過後的悠長假期。

[關於活動花絮和Languedoc的詳細資料,下回分解。]

16 Dec 2010

是日酒心情:法國布根地(Burgundy, France) -美酒篇。

有說布根地的葡萄酒似是洋蔥,不是因為氣味相近,而是因為布根地的葡萄酒所帶出的變化和其層次感就跟洋蔥一樣,有著數不出的層次。

***
要數我最喜愛的葡萄酒區,布根地必列十大名單之上。話雖如此,整個酒區有著千千萬萬的葡萄酒款,加上各個年份也有不同的特性,自己算不上喝過很多來自這區的酒款,不過,在此亦希望分享點點關於這個產區的點滴,好讓大家一起暢遊於這個產區,感受一下那細緻的味道。

布根地酒區,英文名為Burgundy,法文則為Bourgogne。此區位於法國的「兩點鐘位」附近(多得「暗中品酒」的長期訓練,近日愛上了以這樣的方式談方位,真的十分清楚準確),座落在薄祖萊(Beaujolais)/隆河區(Rhône Valley)的北面。主要白葡萄品種為夏多內(Chardonnay)和黑葡萄品種黑皮諾(Pinot Noir)。


相信鍾愛葡萄酒的人,都會認同布根地的葡萄酒確實有著一種耐人尋味的韻味,是其他法國產區無法媲美的。更有趣的是,布根地的葡萄酒款可以變化萬千,然而大多數都只以Chardonnay(白酒)或Pinot Noir(紅酒)釀造。以單一葡萄品種造出那樣細膩和充滿變化的美酒,殊不簡單。

要深入淺出明白變化的根源,那就先要明白風土條件(Terroir)的理念。起源於法國的概念,基本上,它泛指葡萄園所處位置的土壤、地勢和天氣,這些因素加湊起來,便造就了不同年份和來自不同葡萄園的葡萄之分別,繼而影響到葡萄酒的風格。

再者,布根地人相信每一塊葡萄田都有個別的風土條件,於是,那就產生了比風土條件更為微觀的概念:不只每個產區有個別的風格,每個葡萄園的田地都擁有個別不同的「條件」,素質亦有所差別。這就引申到Cru/ Climat/ Lieu-dit的理念了。

因此,我以為要真正認識布根地的葡萄酒,除了要多試不同的酒款,還是好好記認不同的葡萄田園才可!

[更多關於布根地的,陸續有來。]

Climat

Climat - French, particularly Burgundian, term for a specific vineyard site defined by, as the name suggests, all of its climatological as well as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otherwise known as Terroir.

Thus the Burgundian grower uses the word climat interchangeably with 'vineyard'.

Lieu-dit

Lieu-dit, French term used quite generally to refer to the local, traditional name of a small area of land, usually defined by topography or history. Such locally given names are also used more specifically, especially in Burgundy, to refer to a plot of land or vineyard within a larger appellation.

Cru

Cru - French specialist term for a vineyard, usually reserved for those officially recognized as of superior quality.

In English the word is often translated as 'growth'.

是日酒心情:法國布根地(Burgundy, France) -音樂篇。

前文提到配合心情的歌曲來自歌劇卡門(Carmen)。或許會有朋友以為自己不懂音樂,又或者覺得歌劇跟自己距離很遠,但其實不少香港人耳熟能詳的歌曲都是來自卡門這歌劇的。

其中一首,正是來自此歌劇的序曲Habanera(別稱"L'amour est un oiseau rebelle."/"Love is a rebellious bird")。先看以下片段,喚醒一下記憶吧!

黑白片時代,有葛蘭的一曲:


現代男版,有羅文:


現代女版,有張惠妹:


***
記起了吧?

卡門出自音樂家Georges Bizet(比才)之手,於1875年3月正式於法國巴黎面世。可是,世事難料,他於作品公演後三個月,忽然因病離世了。多麼可惜的「寫實故事」,跟卡門的故事內容倒有三分似,歌劇的結尾也是令人感到點點惋惜的。然而,故事裡充滿著豪邁的熱情奔放,卻又帶著那女性的媚態。

猶記得我看卡門的是2008年,地點是意大利羅馬歌劇院。在那兒欣賞歌劇,簡直是「原汁原味」,環境氣氛與場景,都充滿著那種味道。雖然沒有美酒相伴,但還是那樣的醉人。

就這樣,當我想著駕那保時捷暢遊法國布根地之時,我就回憶起當年欣賞歌劇的醉人時光和故事裡的「女人味」,實跟布根地美酒互相映襯。

有興趣聽聽以上曲目的純音樂版,可以按此收聽。

另,若想一睹於羅馬歌劇院的原作節錄,可按此收看官方的YOUTUBE片段。

最後,在此分享自家關於「卡門體驗」的收藏,包括當年歌劇場次的票尾,謝幕時的情景和於克羅地亞購入的卡門曲譜(註:曲譜裡印著意大利文的歌詞,並寫著是1907年於意大利米蘭出版的):




是日酒心情:法國布根地(Burgundy, France)

昨晚忽然心血來潮,到了最心愛的跑車品牌網站,再次瀏覽一下,親親那在遙遠的摯愛,好讓自己在百忙中,也得到點點安慰,繼續好好走。

然後,我遇見:


http://www.porsche.com/pap/motorsportandevents/travelclub/tours/tourburgundy/

那是我夢寐以求的旅程:駕著跑車遊走於酒莊之間,中途可以找個葡萄園,欣賞風景之餘,又可以品嚐一下美酒,作樂一番。

雖然好友說德國名車與法國美酒未必可以好好走在一起,然而我相信世界大同(至少我心裡有那信念,即使外界有著各式各樣的政治軍事鬥爭或種族間的紛擾,我依然相信每個人各有長短,其實人人平等),有車有酒,有風有陽光有美景,又有志趣相投的好友相伴,就是了。

今早醒來,一如以往,忙著。現在午飯時間(多謝好友們關心,為了答謝你們,我會吃午飯!),還是想著法國,依然在想念親愛的布根地(Burgundy),於是特意在此先留言,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心情,希望大家在百忙之中,能好好走著,假期快到了!記緊好好享受~!

話說回來,除了名車與葡萄園令人精神為之一振,還有相襯的美酒和音樂。所以特以在這送上配合時日心情的音樂與美酒:比才(Bizet)的卡門(Carmen)和布根地(Burgundy)的美酒!





[關於音樂與布根地美酒的點滴,下回分解。]

「終身學習」。



應邀出席某院校的講座,參加分享會的「聽眾」是其他的教職員,主題是「終身學習」。因應這主題,我定了自己的演講題目為「Learning In Action」。

問心,步上教學路途以前,實在沒想過要從事教育工作,猶記得讀書時代,身邊不少同學都會兼職作補習老師,可是我卻不太情願當補習老師,總覺得自己沒有耐性,又不懂跟那班與自己思維處於不同層次的學生溝通,於是我選擇了提早處身「社會大學」,做兼職去。

直至自己在葡萄酒業待了好一些日子,我發現原來分享知識是頗令人嚮往的事情,同時又是充滿挑戰性的工作。這麼說是因為既要成為教育工作者,給予學生一些指導,自己就要更落力向前走,務求以最快的速度吸收新資訊,希望可以跟學生分享,自己也要對主教的學科有深入的認識,要保持思路清晰,帶領學生好好學習。

另一邊廂,導師所擁有的知識和經驗越是豐富,就越容易走進「死胡同」,不斷用那些「高深莫測」的語言來講學,結果到頭來,學生所得到的可能只是表面的所謂知識,卻得不到知識或學習過程當中的智慧。

當然,知識的傳遞很重要,若不然,學生又何以要來上我的課,然而,在我看來,無論如何,課堂總有完結的一天,但知識的領域卻可以是無限的。於是,我想輸送知識的同時,啟發學生的思考,驅使他們懂得怎樣在課堂過後,依然可以繼續學習,來得十分重要,那便是前文提及的「智慧」。

我相信那樣的智慧得來不易,亦未必可以靠導師多說幾句,多送幾頁的講義就能成事,即使導師有那智慧,又十分願意分享,如何分享,如何把智慧傳授開去,如何推動學生們想方法去理解,那又是別的議題。

要是再多想一下,教授成人課程,另一個難處是每個人都可能來自不同的背景,擁有不同的思維模式和經驗,他們的學習方式或接收知識的程度,可以是非常參差的。

就是因為以上的種種和個人的教學經驗,我選擇以「Learning In Action」為題跟其他導師分享。所謂「In Action」,說透了就是學生需要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加上親身體驗,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去不斷學習,從而達至「終身學習」。

後記:同場作為講者的還有另一位擁有豐富經驗的前輩,他的分享亦令我獲益不少。

14 Dec 2010

全酒日。

晚上九時,終於可以好好坐下來吃飯:是今天的第一口食物。

整天忙著,完成了三場試酒會:中午十二時開始第一場試酒會,甫完成就轉場到下一站,再次走進黑暗世界,作了兩場「暗中品酒」。本來中間有半個小時的小休時間,但最終還昰花了在會議上,再加上要怱怱忙忙吃的話,倒不如不吃,因為覺得有點對不起那些食物吧。就這樣,這一天待至晚上九時許才進餐。

不過,這天全情投入我的葡萄酒世界,結果,是日成了我的「全酒日」。

其實,或許那也不是第一次,但近幾個月,已經盡量避免這樣的情形,畢竟隨著年紀增長,身體的健康指數似乎比以前更難保持在一定的標準程度。然而,這天的「全酒日」只讓人看起來紅光滿臉,一點醉意也沒有,而且還更加投入酒世界,跟參加者分享葡萄酒的點滴。同時,我發現酒的確是我的「養命」原料,配合食物所得到的快樂雖重要,但酒本身其實已足夠了。

怪不得當我跟好友說著「今天沒酒喝,明天我就死掉了」,他回贈說:「Jennifer,我看不是哩,妳該說明天沒有酒,今天就死掉了」。他想得很通透,我亦慶幸有那了解我的好友,沒酒的話,不用等明天。

後記:感謝好友的贈言,它成了我新的葡萄酒分享天地的主題金句。

1 Dec 2010

家的感覺。

星期一的一頓「飯堂晚飯」+老白干+70度原酒,為我和好友帶來一篇文章的題目:「家的感覺」。然後,我們約定要各自寫一篇文章,談談這份感覺。

要道出「家的感覺」,談何容易?可能那是很簡單,而且真接的感覺,但是也因為那是多麼直接的思想,要將之化為文字,頗考功夫。就算我能夠說出來,從何說起,又是另一個問題。

然後,前天跟另一好友用晚飯,告知好友那天的「70度原酒聚」和那一個「家的感覺」的題目,好友問我如何以簡單的文字去形容那種「家的感覺」,我第一句說:「有飯食」。猜是週一那個晚上的同枱飯局,讓我有那一種感覺吧。一家人,有家的感覺,不就是一起坐下來吃飯的時候嗎?(當然,在飯桌上多添一瓶酒,那就更好了!)

不過,這一回跟好友在飯桌上再談了一會兒,我就發現,「家的感覺」源自跟自己同行的,吃甚麼可不是那樣重要哩。是那種親切,讓我們有那家的感覺。

很感謝這一個星期遇上的人和事,星期一的「70度原酒」使我更加精神爽利,整個星期都充滿活力;然後好友那一句「捨命陪君子」(好友說我要捨命陪她這位君子!好呀!妙絕!)讓人精神抖擻,難得有那率真的好友呀!星期中旬,好友的喜慶事為我帶來新的衝擊,再一次給我帶來那家的感覺,和那種同行與互相支持之感。

還有外甥因肺炎,要住醫院數天,到醫院探望,陪著小外甥,看到他雖然個子小小,生命力的強勁,驅使我想著,無論遇到甚麼困難或不快之事,也要好好堅持,要撐下去,作為他的「花姨」,我會是他的榜樣呀,所以無論有多忙碌,我也要抽時間到醫院為他打氣,好讓他感受到「家的感覺」。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年間,我發現「家的感覺」還有對於祖國的情懷。即使自己身在香港,亦對於現今中國的社會有點不滿,但畢竟那是我的家國。多謝那些「飯堂晚飯」+老白干+70度原酒,還有好友為我帶來那一趟「愛回家」的高鐵之旅,使我真真正正感受到何謂家國。

後記:相信這一份「家的感覺」會一直延續下去,我更希望那份感覺可以擴展至我愛的人心中。

10 Nov 2010

愛酒。愛到如此田地

好友的文字,寫著「原來知道jennifer愛酒愛到如此田地!」。真的很想問好友,是甚麼田地呢?我的田在那兒?我的地在那兒?

當然,我相信那是寫作手法,是文字的表達,不是真的在說甚麼田甚麼地。然而,就是一看到那個「酒」字,我就會想起葡萄園,想起田,想起地!或許,這正正就是好友說的「原來知道jennifer愛酒愛到如此田地!」。

沒法不想「酒」,也沒法不想「走」。

作為香港土生土長的人,我真的不知道那裡來的一股鍾情於酒的感覺。那不知那裡來的一份感覺,我愛上那田園,愛上那天空,愛上那葡萄散發出來的引力和洋溢著酒香的地方。

遇上不少人,都以為我只會愛高級的葡萄酒,又或是名貴的才會喝。實在,何謂「好酒」,由誰來定?當我是以酒評人的身份喝著那一口酒,我有一定的界線,那是專業的基本;但在餘閑的時間,我心目中的「好酒」,就不再是以工作時的那一把尺來量度了,取而代之的是我跟誰在享受那一口酒,是甚麼時候喝,只要喝的不是太差的品質(底線是那酒不會極速帶起醉意來,就可以了),喝甚麼也不打緊。

也許,說到底,我愛的未必是葡萄酒本身或酒精所帶來的刺激,也不是酒精帶來那讓人賣醉的機會;我愛的是葡萄酒給我帶來的生活態度:因為葡萄酒,我明白到生活的情趣未必是基於物質上的滿足,「好酒」不一等同價值高的葡萄酒,我亦感受到原來找到令人窮一生去追隨和熱愛的,是那樣的幸運。

「愛酒愛到如此田地」,那田那地,不在遠處,亦不是那片一望無際的葡萄園,而是近在眼前的一種心境,實在,心早就住進了葡萄園旁邊的小屋子了。

5 Oct 2010

我不是酒徒。

More about 酒徒

已經記不起自己從哪一天開始讀這部書,只那296頁,我卻花了至少一個月的時間來讀。就是不能一次過讀完它,似乎太沉重了點吧!

不是因為自己對號入座,以酒徒的角色去看那些文字而覺得沉重。相反,就是越看,越覺得自己不是酒徒,相距很遠。覺得沉重,是基於文字內容讓人反思生活,所以來得有點重。

相信這點重,不會為人帶來負面的思想或情緒,不過,肯定的是反思帶來靜默的時刻,使人原地站著,停留一會,思索完後,再大踏步向前走。

難得有一本書驅使我停下來想一想,是好事呀!不用著急看完,慢慢看,從中汲取箇中的玄機,那才是讀書的真正樂趣哩!

後記:自問確實不是一名酒徒。看罷《酒徒》一書,自會明白。

2 Aug 2010

黑暗中的品酒會。

又再完成另一場在黑暗中舉行的品酒會。

每一回從光明走進黑暗,又再從黑暗回到光明後,都覺得要好好休息,處理一下工作情緒和調整個人的思緒。自五年前走進葡萄酒業的世界,就開始負責籌辦各類型的葡萄酒活動,由免費的試酒會、酒展、葡萄酒宴至品酒工作坊,最顛峰的時期,我試過一天要作兩場酒會,一星期五天,每個下午及晚上,都給安排了不同的試酒場合。起初,我覺得那實在不容易。時間過去,似乎我也習慣了,而且從籌劃至活動舉辦以後的項目,都越來越得心應手,我甚至把某些技巧變成了「理所當然」。

然後,近來要在黑暗裡搞品酒會,一切的「理所當然」,竟變得沒意思。

試酒的步驟,再不用先看色澤;
在黑暗裡,視覺以外的感官才是最重要;
看不見,我的活動能力直線下跌,
自己不能再如以往介紹葡萄酒......

實在,不論是個人的基本活動能力或關於品酒會的活動細節,都要重新學習和揣摩。那邊廂,我又聽到不少令人沮喪的說話,使我也曾想過,是真的值得繼續堅持嗎?

來到今天,完成了幾場品酒會,我相信自己定必會堅持信念,搞好「黑暗中品酒會」。讓人堅持的不一定只繫於金錢,工作背後的意義同樣重要。黑暗中的品酒會,迫使我們放棄視覺,集中以嗅覺和味覺去感受葡萄酒的真味;也讓我們放低身份,跟所有的人於那沒邊際的黑暗空間共享美酒時光;它更讓我們放下一切「理所當然」,重新認識最基本的。

能夠把那體驗帶給有緣人,就是工作的意義了。

後記:猜能有緣找到令人感到有意義的工作,除了是一種推動力以外,更能帶來幸福的感覺。無論當中有多少困難或沮喪,我都相信有日可以走得過去。同時,舉辦「黑暗中品酒會」的工作也為我帶來另一份意義:能夠擁有我們所擁有的,實是一種福份。

28 Jul 2010

是日酒的心情。



這個晚上,竟因為黑兩警號,原定的課堂取消了,偷得些許時間休息一下。拿著酒杯,喝著個多星期前購入的匈牙利半甜白酒,忽然興之所至,動手作了以上繪圖。

外面雖然下著大雨,但我心裡看到的是一大片草原,綠油油的,還散發著春天的氣息,風吹過,它在飄動著。而我在現實裡,每喝一口,就笑了一下,就是覺得酒裡有著點點能量,可能是因為想起那年在匈牙利見到的向日葵田園,它們全都向著太陽躹躬,很可愛的樣子!同時,隨著風的吹送,它們也跟著風在搖曳。那風景,至今難忘。

我又想起那時聽見的風聲。

火車上,沒有自動化列車的冷氣系統,打開了窗,可以聽見外面的風聲:遠的,近的,大聲的,小聲的,還有火車走動的聲音和跟路軌接觸所發出的聲音,間中還會有丁點的氣味,是摩擦帶出火花後所產生的味道。

所有的情景,還猶如只是昨天的事。或許這就是酒的魔力,它帶我離開了時間的掌心。

後記:同日,讀好友的留言,提到那一生一世的感覺,包括對事業或愛情或興趣。其實,我早就找到了,只不過,要堅持今生今世都去愛所有事業或愛情或興趣,那真的要如好友所說,要全情投入。多謝好友分享和賜教。

9 Jul 2010

花言酒語|酒言技巧

新課程「酒言技巧(Secret of Wine Communications)」開班了,很高興有機會以自己的言語去解說葡萄酒的學問。全新課程,全新的內容編整,希望讓學生可以拉近與葡萄酒的距離。從工作的角度去看,品試葡萄酒,為的或是鑑賞,是評審葡萄酒的質素;從生活角度去看,葡萄酒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享樂,是好友歡聚時享用的飲料,它又讓人暫時抽離自己身處的空間,喝一杯葡萄酒就好像是在讓思想跑到產酒國的空間一樣,思維空間再沒規範......

前幾天,好友跟我說在我身上,感受到酒就像是我的血,在全身流動著。是嗎?我也不知道。不過,確實是覺得自己沒可能離酒太遠。心太近了,怎麼想走開一點,也走不開。猜這就是我建議院校舉辦以上課程的概念源頭。

雖然我相信要生產一枝葡萄酒,當中的過程可不容易,有份參與生產過程的每一位都下過功夫,盡過力去為我們帶來美酒,它是值得我們珍而重之,不過話說回來,我可沒感到酒是甚麼特別高尚的飲料,它也不應該是只被某一眾人享受的飲料。衷心相信只要能以最簡單直接的語言來表達酒是甚麼,人人都可以好好享受它和它所帶來的美酒時光。

新課程的對象是初學者,目的是想透過共六個小時的時間,深入淺出演說葡萄酒是甚麼,他們怎麼樣跟葡萄酒對話,認識它們,學會怎樣發掘葡萄酒的真味,從而即使不鑽探葡萄酒學問的一切底蘊,也可以學會一些談論葡萄酒的竅門與技巧。

編寫課程,又希望講義使人容易理解,實非易事。想了良久,才找到方向,如何把那些學問和經驗記下來,和怎樣分享。深信自己只是跟酒有緣的媒體,透過學習和分析,自己用心消化了各方的資料,成了見解,再跟學員分享,以較簡單的文字或邏輯,讓他們了解酒,正式帶出「花言酒語」的理想。(註:我的英文名中譯為「珍妮花」,在此取「花」一個單字。)



希望一切順利。

後記:能夠有緣和有能力分享,實是我的福份。同時,能夠在工作中找到分享的快樂,即使不是甚麼賺大錢的事業,但絕不會令人感到厭倦。

7 Jul 2010

不懂葡萄酒,只懂愛生活。

總覺得每當一個人盡情投入去鑽研一門學問,總有可能不自覺地走進了像是萬劫不復的境地。有可能是過份投入以致不懂抽離,也有可能是為了某些細節而變得十分執著。

學習葡萄酒至今,越學越迷。不只是迷上了葡萄酒背後的故事,還有美酒佳餚帶來的歡聚時刻。那邊廂,卻覺得葡萄酒這門學問令人有點迷惘。沉醉於葡萄酒的學問當中,就發現真的是窮一輩子的時間也沒能仔細認識全世界所有關於葡萄酒的知識,亦似乎沒機會品嚐過全世界的葡萄酒。

當然,我們不一定要擁有全世界,然而,在學習的過程裡,實在令人很想走遍世界,尋酒去。雖說很想品嚐得到各國各種美酒,但自知沒可能做到。人生畢竟有限時,眾多美酒,怎能全部擁有?於是,這帶出了另一種迷惘的源頭。該只試那些好酒,還是甚麼也該試一下,好讓自己永遠保持著一種公平的態度,認同每一瓶葡萄酒也有其特色呢?

有感自己經常在葡萄酒的世界徘徊著,向這個國家走一會,試了那兒的酒,然後又往其他國家走去,品嚐那兒的美酒,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走著走著,以上的問題似乎漸漸地消散去了,因為我發現,自己其實不懂葡萄酒,我懂得的是愛生活。

4 Jul 2010

在黑暗中,與酒對話。那似是... ... (下)

(接續)

在黑暗中,與酒對話的體驗,確實是從來沒試過的。由思想空間至對葡萄酒的觸覺,都因為搞這個「黑暗中的葡萄酒對話」而有所轉變。即使轉變不是那種眼前一亮的突變,但足以使我再重新思考人生,思考對自己感觀的看法。

事有湊巧,前幾天有位朋友問我,到底試酒的時候,是真的試到某些味道,還是因為第一印象使我們對那杯酒起了一種主觀判斷,繼而受到我們學術認知的「改造」,令我們在品評時,加插了一些其實是因為知識而得出的結論。實際上,要是純粹以觸覺來品評,我們或許有另一番結論。

猜這正就是我在黑暗中與葡萄酒對話過後的想法。

在那黑暗的環境裡,我們可以有著無窮無盡的思考空間。閉上眼,我們就好像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在那個世界,我再看不見自己,也看不見身邊的人,我們沒有法子以平日生活上的視力或觸覺去認識那一個世界。我們再重新認識自己的聽覺、嗅覺和味覺。忽然之間,從沒意會過的,都會在那短短的時間浮在腦海裡。

黑暗中試酒,對於參加者來說,實在是一個機會去認識自己,認識自己視覺以外的感觀有多敏感。大家還有機會接觸一個全新的世界,讓自己有機會跳出框框,投進一個新世界去了解平日自己到底有多「take everything for granted」。

我作為黑暗試酒會中的講者,所遇到的問題,更可說是前所未有。大大少少的試酒會或宴會,都做過了,有很多的細節安排,可算得上是瞭如指掌,即使有時也會有意外事情,但多是在掌握之內。可是,這次在黑暗中,我才發現當中有很多很多的細節,是我不理解,又或從來沒有想像過的。多得視障朋友的耐心,讓我學會了很多。

話說回來,在那樣的環境跟葡萄酒對話,放低視覺,放下大部分的書本知識,只以最基本的葡萄酒認識去品嚐葡萄酒,以真正的嗅覺和味覺去感受它們的真味,這樣的體驗使我跟葡萄酒的距離拉得更近。那是真真正正的用心感受。

2 Jul 2010

在黑暗中,與酒對話。那似是... ... (上)

「暗中品酒」正式面世,終於可以一試在黑暗之中舉行試酒環節。

記得早前做了一個CASUAL的小調查,有些人聽到這個概念,第一句先說沒可能,第二句就說這樣試酒根本沒意思,喝酒是一種在光明下的享受,又要看見枱上的食物和擺設,也要看見場地的堂皇等等。

一直以來,我相信自己對酒有著某種情意結。雖酒齡比一些酒友或行家還要淺,那沒法子,我追不了,畢竟人的酒量有限,不是我可以用時間或金錢換回來的,但我相信自己對酒的情意結足夠讓我視那為終生的職業。而對葡萄酒知識的追求,更讓我認為自己可以花一輩子的時間去探個究竟。

在酒界工作這些年來,對酒的喜好有增無減,不過對如何享受葡萄酒倒有點改觀。

不少人覺得葡萄酒是「高級享受」,不否認在某些場合,享受某些級數的葡萄酒,那是高級的。然而,我對葡萄酒的情意結讓我覺得葡萄酒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更為我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友情、生活情趣、外遊機會、愛情、生活習慣的改變,更因為葡萄酒,我認識了很多新的朋友,他們的分享,甚至改變了我某些人生觀。

當我視葡萄酒為生活的一部份以後,就更加覺得我要對它有更深的識識,從對它的認識開始,希望更懂得享受和欣賞不同的葡萄酒。因此,我不以為品嚐葡萄酒只是「高級享受」,任何時候,也可以好好享受。

同時,因為不再只求名貴的葡萄酒,於是發現葡萄酒內裡所包含的細膩和深得像黑洞的學問。越學越多,越學越深,知識啟發了我,使我踏出去放眼世界,並明白到很多說是沒可能的,也是有可能的;只追求奢華地喝葡萄酒,不懂葡萄酒箇中的細節,得到的未必是葡萄酒的真味,這樣的「享受」可能只是揮霍金錢帶來的片刻快感,真的開心或感到滿足嗎?

話說回來,在黑暗中試酒的概念,在我參加了「黑暗中的對話(Dialogue In the Dark)」的工作坊以後,我就相信是有可能的,而且在那個世界之中,沒有了視覺的指引,其他的感觀變得更加敏銳,這令我更加深信那經歷可以培養出更敏銳的嗅覺和味覺。

今天,我終於可以一試把這概念實踐。

有人問我為何要參加這樣的試酒會,幾百元的金錢可以給自己一頓豐富晚餐;也有人問為何要花錢去「扮盲人」。我只能說句,自己相信這樣的試酒會可以為參加者帶來從沒想像過的經歷,是啟發思考的機會,也是新的一種葡萄酒體驗,更是對自己感觀的一次小測試。同時,對我來說,要是願意花幾百元在物質上的享受,基本上幾百元的金錢可以說得上是「閒錢」,那何不一試把這「閒錢」花在一些或許可以為自己帶來新思維的體驗之上?有可能的是,這幾百元所帶來的新感觀和意義,能夠為未來的生活添上更多色彩。

至於「扮盲人」之說,實令人有點氣憤。跟視障人士們相處了好一會,我不能說他們跟自己一樣,確實他們的生活真的因為看不見而有所不便,但我相信他們也值得我們的尊重和重視。是我真正走進過他們的世界,跟他們談話過後,才明白到箇中的道理。我甚至覺得他們比自己更清楚生活上的細節,看得見,不等於我們會留意。

(待續)

後記:可能有人會覺得我在Hard-sell,因為以上談及的是我將會主講的試酒會,甚至是為了賺錢而已。這些年來遇過好一些人,總以為我只是向錢看,又或是做生意定必只是為錢。

不能否認做生意要為錢,那是基本原則,至少要自負盈虧;工作亦是為了錢,畢竟要糊口生活。不過,在工作和做生意之外,我相信有些創意是可以為別人帶來啟發,也有做生意的人希望與別人分享自己所有的或所走過的路。若真的因為以上文字,而讓大家認為我在hard-sell,謹此致歉。

4 Jun 2010

我不懂跟酒談戀愛。

星期四的晚上,在酒會上談到「發現(Discovery)」,是一些關於剛完成的澳洲之旅期間的發現。猜有不少朋友都已經到過澳洲,或許那只是一些閒話家常的對白。然而,當我認為每一趟旅程其實都是不一樣的,那就會明白為何每一次都有新發現。

有趣的是,這個晚上,完成了酒會的分享,我竟無端有新發現!關於酒緣,關於愛情。

常遇到人說著跟葡萄酒談戀愛,又有說酒要越醇越有味道,像愛情吧,要是可以走在一起的,當然要多了解對方,要認識,要細味大家之間的情感。相信我曾經也有過那樣的想法,不過,這個晚上,不知何處突如其來的思潮,雖說我愛酒,但原來我不懂跟葡萄酒談戀愛。

酒,不是我的戀愛對象。跟酒的關係,只是出於欣賞的愛,不能如戀愛般愛上。

覺得戀愛該有一種心動的感覺,情動的時刻更會想擁有,想佔有,亦不想與其他人分享,就是他跟她而已。我沒法子在葡萄酒找到那種心動,我跟葡萄酒只能緊緊擁抱,又或者來一個很親近的吻,沒別的了,就是找不到佔有的理由,卻找出千萬個分享的理由。

原來,愛而不去想永遠佔有,說到底未必是愛,又或者未懂如何去愛。愛,怎能捨得放手?既然我可以跟別人分享我的葡萄酒,我肯定自己不懂跟酒談戀愛。

16 May 2010

終於動筆了。

從澳洲回來已有三個星期,還是覺得自己在調節中,包括生活節奏和對於生活與葡萄酒的看法。

也許是因為這一回的旅程是為了學習,而且幾乎大部分的行程亦非個人的隨心之選。因此,回來以後,要從旅程當中所吸收的資料裡,作出篩選,實是大工程!

又因為旅程早已被安排好了,而且行程緊湊,沒太多時間去想到底自己身在何方,腦海裡的又多是關於葡萄酒的味道和釀造過程,還有各大師的葡萄栽種和釀酒理念... ...

十七天的行程過後,一切就只是「堆埋一堆」。

當然,反過來看,我該感到高興。這現象或可反映出這一趟旅程真的很有意思,而個人的得著更令人有點喜出望外。

花了三個星期的時間,終於稍為調節好自己的身體和把思緒重整,亦可以寫中文了。終於可以正式動筆,寫下我的葡萄酒日記和旅行日誌。

10 Apr 2010

Hello, Australia!

Hello all,

FINALLY - I have arrived at Australia! Greetings from OZ!

Indeed, it is the first time I've ever been to this part of the World. I got really excited about this - especially that I am coming for the 'Wine Australia Travel Scholarship' (what a name! 'wine' + 'travel' --> isn't it that's ME!?). Since the interview last November, then got the confirmation on the day before my birthday last year - making it one of the biggest birthday gift ever in my life - I felt really wonderful to have got the chance to come over!

Actually, it's not just that because it's free - so I'm so happy & excited (yet, definitely one of the reasons though...). It's also because I got the chance to learn more hands-on things about wines - which I have become really passionate about. Probably I might not be that really talented to learn about wines and be a really really good taster, however, I still believe that for every kind of 'knowledge' - there are so many things to learn every single day. So, getting to know what I gonna go after, and how much I am passionate about the work I am doing & the knowledge I'm pursuing - that's definitely one of the biggest achievements I have ever had in my life.

Plus, this trip actually made me believe that if one sticks on to the passion one has, there should be some way out - and reward will come eventually. I'm not saying that the 'reward' is there now ('reward' be it "economically-sustainable" as one of my travel-mates was talking about during a open-discussion today, or be it "early-retirement", etc.) - yet for sure, I believe I'm on the right track! Sooner or later, I'll be there for the 'economically-sustainability'. Yet, meanwhile, I am so much enjoying and felt pretty much contented.

Before I left, one of my friends was saying to me - seemed like I didn't know much about my trip, and not even bothered with the packing and things, until the last minute. True - very true, I didn't care that much. The fact was I still got the 'alert' I got to be prepared, but just that every trip is so different - culture different, location different, basically even if I so-called prepared, it doesn't mean that everything gotta go really fine. So, just get myself prepared at the best as I used to, be prepared to have some 'surprises', that's fine already. Plus, probably I'm happy to stay FRESH for anything that could happen. Everytime I travel, that's another new learning occasion anyway. Learning for life, learning for living, learning for human touch...

Writing this note here, it's my 3rd evening here. In just these 3 days, there were (again) a lot of thinking and a lot of sharing I gotta do. From my experience, it's not easy for me to keep updating... I thought I could do my blog, and make a dedicated website for my trip - but after the first 'real day' for the scholarship started - I ANNOUNCED THAT 'I GIVE UP!' I don't think I could update that frequently, and write down everything I got in mind...

SO - excuse me for that - although I really wanna share... but the time I spent everyday for the tasting, travelling... already kept me busy & tired - so after I got back to room, I just wanna relax as far as I could, and get ready for the next day.

YET - I still try best to squeeze some time to keep writing a bit here, and post photos! Then all my dear friends reading here - you can have a glance of my days here! See you all soon!


With love,
Jennifer.